某民用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4000m2:地下 2 层,箱形基础:地上 13 层,

admin2022-08-02  24

问题 某民用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4000m2:地下 2 层,箱形基础:地上 13 层,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建设单位依法选择了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在合同行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二: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了技术交底。其中规定:底板防水混凝土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00mm 的墙体上;墙、板结合水平施工缝,留在板、墙接缝线以下 150~300mm 处;墙体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 200mm;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监理单位提出了意见,要求重新交底。 事件二:时年 8 月 16 日,监理在对进场袋装的水泥以 500t 为一检验批例行检查时,对水泥的强度、含泥量以及颗粒级配进行了检查,发现现场砌筑用水泥出厂日期为 5 月 10日,监理工程师认为此批水泥已过期,责令将此批水泥清退出场。 事件三:该工程欲评为示范工程,推厂和应用了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里的五项,其中包括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事件四:为了充分体现绿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项目部提出施工现场管理在节约用地方面的技术要点。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和正确做法。 2.事件二中,指出监理工程师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3.事件三中,写出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所包括的其他内容(请列举五项)。 4.事件四中,在节约用地方面可以提出哪些技术要点。

选项

答案

解析 1.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和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不妥之一: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 200mm 的墙体上;
正确做法: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 300mm 的墙体上。
不妥之二:墙体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 200mm;
正确做法:墙体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 300mm。

不妥之三: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  
正确做法: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d。
2.(1)袋装水泥以 100t 为一检验批不妥。
理由: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 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 500t 为一检验批。
(2)监理工程师对水泥的强度、含泥量以及颗粒级配进行检查不妥。

理由: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

(3)监理工程师判定此批水泥过期失效并清退出场不合理。

理由: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
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此批水泥目前正好超过三个月,并不表示此批水泥已完全无用处,只是不能直接按原用途使用,应该重新取样进行复验,然后根据复验结果再作是否失效的判定。
3.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所包括的内容: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钢结构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等。
4.节约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并应尽量减少占地。
(2)应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组织施工。
(3)应根据现场条件,合理设计场内交通道路。
(4)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并应充分利用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 (5)应采用预拌混凝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152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