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某市建筑公司承建本市新闻文化中心(东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4394

admin2022-08-02  23

问题 背景: 某市建筑公司承建本市新闻文化中心(东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4394m2,结构形式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预制桩基础,主体建筑地下5层,地上22层,建筑檐高81.4m。工程结构施工采用外双排落地脚手架,工程于2011年6月15日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3年5月1日。 事件一:2012年5月20日7时30分左右,因通道和楼层自然采光不足,瓦工陈某不慎从9层未设门槛的管道井竖向洞口处坠落至地下一层混凝土底板上,当场死亡。 事件二:每次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单位都认真对隐蔽工程进行了验收和复核。 事件三:顶层吊顶安装石膏板前,施工单位仅对吊顶内管道设备安装申报了隐蔽工程验收,监理工程师提出申报验收有漏项,应补充验收申报项目。 问题: 1.工程结构施工脚手架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说明理由。 2.事件一中,从安全管理方面分析,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管道井的竖向洞口应采用哪些方式加以防护  4.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在每次浇筑混凝土之前,除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和复核之外,还应检杏验收哪些工作

选项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结构施工脚手架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理由: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需要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本工程中,脚手架高度81.4m>24m,因此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下列脚手架工程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4)吊篮脚手架工程;
(5)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6)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2.

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1)管道井竖向洞口无防护;
(2)楼层内在自然采光不足的情况下没有设置照明灯具;
(3)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对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整改;
(4)工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分析安全事故时,首先看背景资料中有无违反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洞口应按规定进行防护,采光应满足要求,通过事件本身出现的问题,必然暴露出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安全事故的发生必然与安全管理和检查以及安全教育有关。
3.

采取的防护措施有: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固定式或者工具式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本题考查的是洞口的防护设施要求:
(1)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cm但大于2.5c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严,盖板要有防止挪动移位的固定措施。
(2)楼板面等处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因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洞口,盖板要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不发生挪动移位的措施。
(3)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一层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栅,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栅,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cm。
(4)边长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必须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防护。
(5)垃圾井道和烟道,应随楼层的砌筑或安装而逐一消除洞口,或按照预留洞口的做法进行防护。
(6)位于车辆行驶通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2倍的荷栽。
(7)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固定式或者工具式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8)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临时护栏。
(9)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的其他横、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加盖或加以防护,并固定牢靠,防止挪动移位。
4.

混凝土浇筑前还应检查验收下列工作:
(1)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
(3)应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检查验收下列工作:
(1)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
(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
(4)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144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