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铜甸和中国段分别于2010年6月3日

资格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作为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铜甸和中国段分别于2010年6月3日和9月10日开工建设。原油管道中国段全长1631公里;天然气管道中国段全长1727公里;缅甸段油气管道并行铺设,全长771公里。正式投运后,该油气管道每年将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和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于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意义,业界及媒体都用热情赞美之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缅油气管道对外彻底破解了“马六甲困局”,对内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原油运输的空白,能够极大地保障中国石油安全,在地缘政治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如果深入了解缅甸目前的社会政治局势及其发展趋势,详细考察中国油气进口来源及运输的整体格局,及中国西南地区的油气加工能力、消费水平、管网建设等等因素,就会发现实际上中细油气管道对于破解“马六甲困局”的作用微乎其微,各种条件所限使中缅油气管道对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相反,中缅油气管道面临的国际政治风险却在迅速增大,未来国内需要的配套建设与投资也仍然是任重道远。(1) 中缅油气管道沿途地貌复杂,环境恶劣,如果员工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或者不按照安全生产要求进行作处,容易造成重大意外伤亡。为此公司为所有相关员工购买了高额的意外伤亡保险。(2) 目前缅甸政局的不确定性。民主化后的缅甸在进行经济与政治改革的路径选择,不确定的前景令中国在缅项目面临挑战。中缅油气管道项目,面临着同样的苦恼。自缅甸政治转型以来,中资企业在缅屡屡受挫,三大“千亿工程”中的密松电站项目和莱比塘铜矿项目被迫取消或停工。硕果仅存的中缅油气管道,正面临巨大风险——该项目协议是在前军政府时期签署,这不利于中国在缅甸树立发展民生的形象,也容易遭到民众反对。对此,中国政府和投资公司一直努力促成缅甸政局稳定。(3) 该工程对沿途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中缅油气管道的“插入”,打破了沿途的田园风光。工程所过之处,尘土飞扬,路边学校的孩子们咳嗽不已。到了雨季,更是泥泞不堪,在工地上打零工的当地人需要不断搬来砖头和石板垫泥坑,才能保持工程车辆不陷进去,周边村子的村民只能手拎拖鞋光脚挪步。自中缅油气管道动工开始,就遭到缅甸一些非政府组织(NGO)和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这些人多次聚在该管道的起点——缅甸西海岸的皎漂市和马德岛,反对该项目。除了环保方面的指责,NGO和当地居民的另一不满,是项目沿途地区的多数居民未能从油气资源中获益。对此,投资公司准备给予当地居民一定的物资和货币补偿。(4) 因不具备可控、足量的上游资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将很难满负荷运转;除了前期应对复杂地貌而投人的巨资外,中石油还将面对投运后每年不菲的过境费,这些都对项目盈利性构成挑战。要求:(1)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面临的风险;(2) 分析上述资料中,投资公司采用的风险管理工具的类型。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操作风险。中缅油气管道沿途地貌复杂,环境恶劣,如果员工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或者不按照安全生产要求进行作业,容易造成重大意外伤亡。②政治风险。目前缅甸政局的不确定性,使得该项目面临挑战,可能遭到政府的阻止及民众的反对。③自然环境风险。由于该项目对沿途自然环境破坏严重,遭到了当地环保部门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NGO)和当地居民强烈反对。④市场风险。因不具备可控、足量的上游资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将很难满负荷运转,除了前期应对复杂地貌而投入的巨资外,中石油还将面对投运后每年不菲的过境费,这些都对项目盈利性构成挑战,从而影响盈利能力。
(2)①公司为所有相关员工购买了高额的意外伤亡保险,属于风险转移;②中国政府和投资公司一直努力促成缅甸政局稳定,以降低政治风险,属于风险控制;③投资公司就产生的自然环境风险,给予当地居民一定的物资和货币补偿,属于风险补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7998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