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港新建 30万吨级航道工程,航道疏浚长度为18km,疏浚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

admin2022-08-02  52

问题 某海港新建 30万吨级航道工程,航道疏浚长度为18km,疏浚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流动性淤泥、软黏土、硬黏土,软黏土的天然密度为1.74t/m3,当地海水密度为 1.025t/m3。按合同要求,其中1000万m3流动性淤泥和部分软黏土外抛到指定抛泥区,平均运距为24km;剩余疏浚工程量吹填到指定吹填区,吹距为1.5~2.0km,平均运距为18km。施工选用带艏吹功能的舱容 15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进行施工,施工工况为二级。施工前,根据疏浚前同一水深图,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计算的疏浚工程量分别为1816万m3和1796万m3。15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轻、重载平均航速为 18km/h。疏浚软黏土测定的施工参数见表4。本工程施工期正值台风季节。施工期间挖泥船曾发生一次尾轰漏油约800kg的事故。表4 15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参数测定表问题1.针对本工程疏浚的每一种土质,15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分别选用哪种类型耙头合理的挖泥对地航速分别为多少2.根据《疏浚不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207—2012)的规定,针对本工程合同双方计算疏浚工程量不一致的情况,如何确定计费疏浚工程量并进行计算。3.分别计算本工程15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软黏土的外抛和吹填的运转时间小时生产率和月度生产量。(一个月按30天计,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2位小数)4.港口与航道工程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后应报告哪些内容根据交通运输部《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的规定,本工程漏油事故属于什么等级的事故说明理由。5.简述遇台风时,自航施工船舶、辅助船舶和水上管线撤离时机的确定原则。

选项

答案

解析 1.流动性淤泥选用“冲刷型”耙头,软黏土选用“挖掘型”耙头,硬黏土选用“主动挖掘型”耙头加高压冲水。流动性淤泥挖泥对地航速为2.0~2.5kn,软黏土挖泥对地航速为3.0~4.0kn,硬黏土挖泥对地航速为3.0~4.0kn。2.用不同的方法或合同双方分别计算工程土方量时,应采用同一测图计算,两者的差值小于或等于两者中较大值的2%时,其土方量取两者的平均值。(1816-1796)/1816≈1.1%小于2%,计费疏浚工程量=(1816+1796)/2=1806万m3。3.耙吸挖泥船施工工况二级,时间利用率为65%。计算挖、运、抛施工相关参数:外抛平均运转时间小时生产率为:本工程耙吸挖泥船外抛的月度生产量为:2092.44×24×65%×30=979261.92m3。计算挖、运、吹施工相关参数:吹泥泥浆浓度:ρ=(1.23-1.025)/(1.74-1.025)=28.67%,挖泥船吹泥所需时间:8300÷(15800×28.67%)=1.83h本工程耙吸挖泥船吹填的月度生产量为:1577.95×24×65%×30=738480.60m34.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后应报告的内容有:(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一般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的,或者1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的,或者船舶溢油1t以上100t以下致水域污染的,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工程漏油约800kg,未达到一般事故等级,为小事故。5.撤离时机的确定原则为:(1)确保碇泊施工的船舶及其辅助船舶、设备(包括水上管线和甲板驳等)在6级大风范围半径到达工地5h前抵达防台锚地。(2)确保自航施工船舶在8级大风范围半径到达工地5h前抵达防台锚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604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