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见3.6考点4)
①按测定沉降或位移的要求,分别选定测量点,埋设相应标石标志,建立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
②按确定的观测周期与总次数,对监测网进行观测。新建的大型和重要建筑,应从施工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直至变形达到规定的稳定程度为止。
③对各周期观测成果及时处理,并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对重要的监测成果,进行变形分析,并对变形趋势作出预报。
(2)(参见3.6考点5)
变形测量点分为控制点、观测点(变形点)。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联系点、检核点、定向点等工作点。各测量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基准点应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以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②工作基点应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测定总体
变形的工作基点,当按两个层次布网观测时,应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
③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需连接时应布设联系点,选点时应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相对稳定。
④需单独进行稳定性检查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检核点,其点位根据使用的检核方法成组地选设在稳定位置处。
⑤需定向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定向点,并选择稳定且符合照准要求的点位作为定向点。
⑥观测点应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可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他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
(3)(参见3.6考点6)
变形监测的数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监测网的周期观测数据,每期建筑变形观测结束后,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计算各种变形量;进行参考点稳定性检验和周期间的叠合分析,从而得到目标点的位移。另一种是监测点上某一种特定的形成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序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变形过程和趋势。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包括观测资料整理、平差计算、变形几何分析、变形建模与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