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数据库
(1)本案例收集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是否充分?
①本案例收集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并不充分。大地测量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核心,一般应包括参考基准数据、空间定位数据、高程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深度基准数据及其元数据,每类数据主要包括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资料。
②大地测量数据内容。
a.参考基准数据: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深度基准等数据。
b.空间定位数据:按数据不同阶段分为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观测数据主要包括仪器检验资料、外业观测数据;成果数据主要包括三维坐标成果、GNSS点之记(属性)、GNSS测量基线成果、天线高信息、参考框架转换参数、GNSS网概要信息;其文档资料主要是指各阶段形成的各种技术文档资料。
c.高程测量数据: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原始观测数据、观测手簿、外业计算资料和仪器检验资料等;成果数据主要包括水准点成果、水准点点之记、水准路线信息和测段信息。
d.重力测量数据:观测数据包括绝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和相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包括绝对重力点成果、相对重力点成果及重力点点之记等。
e.深度基准数据:沿岸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数据,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数据。
f.元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描述性数据,主要包括识别信息、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
(2)设计大地测量数据库时各类数据如何存储?如何建立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①按数据不同阶段大地测量数据分为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
a.观测数据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组织方式,一般按控制网、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位进行存储。
b.成果数据按成果类型进行分类,按控制网进行组织,以点为基本单元存储。
c.文档资料按控制网、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以文件为基本单位进行存储。
②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建立。
a.通过控制网、控制点等作为关键字建立观测数据、成果数据、文档之间的逻辑关系。
b.成果数据以点为基础,按照网、线建立控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一成果的不同内容之间应建立逻辑关系,如控制点成果与点之记之间应通过点的唯一标志建立逻辑关系。
c.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之间存在重合点时,应以控制点为关键字建立重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同一控制点具有多期成果时,应建立多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3)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支撑环境。
①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查询统计、数据维护、安全管理。
②支撑环境。包括服务器设备、存储备份设备、外围设备、网络环境。
(4)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设计流程,绘制设计流程图(技术路线图)。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数据库安全设计。
设计流程图见图1-3 。
(5)逻辑模型设计是由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表1-15给出了GNSS点位的逻辑模式,有何不妥之处?
该关系模式缺乏规范化,存在冗余问题、修改困难、插入问题和删除问题。
①冗余问题:一个控制点可能有多次观测,其点位信息(点名)只有一个,在该模式中会不断重复,而厂家信息也同时有大量重复。
②修改困难:由于表格中有大量的重复,某个属性变化,就要修改所有对应元组;忘记或漏改一项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如点的坐标出现更新,必须更新对应元组(行)所有内容。
③插入问题:插入一个元组必须全部属性都有确定值。如果某厂家还没有提供接收机参与,则不能将厂商的有关信息如编号、名称和地址放入数据库。
④删除问题:是插入的逆问题。由于存在多余的数据依赖,或者说不够规范,删除某个元组的信息时,结果失去了关于某个属性的所有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系统希望保留的。如删除一个接收机,会把厂家信息、点位信息也删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