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建住宅楼,建筑面积23050㎡,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层高3.5m。建筑高度

admin2022-08-02  3

问题 某新建住宅楼,建筑面积23050㎡,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层高3.5m。建筑高度为50m,框架-剪力墙结构。基坑深9米,基坑支护采用悬臂式灌注排桩支护,基础采用筏形基础,基坑下方有市政重要管线。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总承包合同。施工单位将建设工程的基坑工程分包给了具有资质的A专业分包单位。A专业分包单位自行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项目部要求加强安全检查教育培训,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项目经理按照每旬一次进行定期安全检查,严查三级安全教育制度落实情况。在基坑开挖前制定了基坑开挖监控方案,重点监测支护结构的位移。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西北角出现了部分的渗漏水情况,且基坑北侧支护墙体有12cm的位移,施工单位立即启动安全预案。外装修施工时,施工单位沿建筑物整个立面搭设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架体搭设完成后进行了验收检查,检查发现三层转角处立杆采用搭接的接长方式,扫地杆底座与纵向扫地杆的距离为300mm,一处相邻两根的纵向水平杆接头设置在同跨内,十四层北面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布置在同步内,检查过后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要求加强定期检查。问题:1.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哪些内容?2.本工程需要对支护结构采取措施减小支护位移吗,如需要,请写出具体做法。3.安全检查教育培训时应重点检查哪些内容?“三级安全教育”指的是哪三级?4.基坑工程中应监测哪些内容?本工程出现渗漏水时应采取哪什么补救措施?5.指出脚手架检查中发现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脚手架应在什么时候进行检查与验收?脚手架定期应检查哪些内容?

选项

答案

解析 1.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和环境特征,组织各管理层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紧急情况、事故类型及特征分析;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人员及职责分工、联系方式;
(3)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的调用程序;
(4)与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外部政府、消防、抢险、医疗等相关单位与部门的信息报告、联系方法;
(5)抢险急救的组织、现场保护、人员撤离及疏散等活动的具体安排。
2.(1)需要。由题知,本工程属于一级基坑,一级基坑围护墙体最大位移为5cm,本工程基坑变形12cm故需采取措施限制。
(2)可采取加设支撑或锚杆、支护墙背卸土等方法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也可以加厚垫层,形成下部水平支撑。
3.查教育培训主要是检查现场教育培训岗位、教育培训人员、育培训内容是否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情况是否到位;教育培训档案资料是否真实、齐全。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项目经理部、施工班组三个层次的安全教育。
4.1)基坑工程的监测包括支护结构的监测和周围环境、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地下水位等的监测。
2)应根据水量大小,采用坑底设沟排水、引流修补、密实混凝土封堵、压密注浆及高压喷射注浆等方法及时进行处理。
5.(1)不妥之处一:检查发现三层转角处立杆采用搭接的接长方式。
正确做法: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不妥之处二:扫地杆底座与纵向扫地杆的距离为300mm。
正确做法: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不妥之处三:相邻两根的纵向水平杆接头设置在同跨内。
正确做法: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
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不妥之处四: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布置在同步内。
正确做法: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每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
距离不宜小于500mm。
(2)脚手架在下列阶段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1)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达到设计高度后或遇有六级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
5)停用超过一个月。
脚手架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1)杆件的设置与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4)架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是否有超载使用现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288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