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某县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为该县产业升级

admin2022-08-02  22

问题 北方某县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为该县产业升级、发展商贸物流业创造了条件。  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山间盆地。2012年年底,县城常住人口14.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6km2,人均建设用地106.1m2;经规划预测到2030年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左右,建设用地为27km2,人均108m2。县城老城区继续完善传统商贸服务业;在老城区东侧依托高速铁路站规划建设高铁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强西南部已有传统产业园区的升级与更新。规划布局见图2。【问题】  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在城镇规模、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明原因。

选项

答案

解析 该总体规划在城镇规模、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理由具体分析如下:  (1)城市规模方面:  ①问题一:现状人口仅为14.7万人,规划预测到2030年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左右,人口增长过快。  理由:作为山间盆地的县城,其发展因素无法支撑如此高的人口增长速度。  ②问题二:该城市为北方城市,对应气候区划属Ⅰ、Ⅱ气候区,根据相关规定,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1~115.0m2之间的,允许调整的幅度为-15.0~-0.1 m2,而本案由原来的106 m2增加到108 m2,不减反增,不符合规划技术表针的规定。  理由: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第4.2.3条规定,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城市(镇)所在的气候区以及规划人口规模,按表4.2.3(见表1)的规定综合确定,并应同时符合表中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对于北方气候区,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5.1~115.0m2时,规划人口规模为25万人的允许调整幅度为-15.0~-0.1m2。(2)规划布局方面:  ①问题一:在城市南面还有建设发展余地的情况下,跨越高速公路发展东北角的城市建设用地不合理。  理由:公路在市域范围内的布置主要决定于国家和省公路网的规划。规划中要注意以下问题:a.要有利于城市与市域的联系,适应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划要求;b.公路要与城市道路网有合理的联系;c.要逐步改变公路直穿小城镇的状况,并注意防止新的沿公路建设的现象发生。  ②问题二:根据城市风玫瑰图,三类工业用地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之上,风向不合理,影响城市生活,造成大气污染、粉尘污染。  理由:工业生产用地应根据其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选址和布置,一类工业用地可布置在居住用地或公共设施用地附近;二、三类工业用地应布置在长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及河流的下游;新建工业项目应集中建设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中;对已造成污染的二类、三类工业项目必须迁建或调整转产。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当避开城乡水源地和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避开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  ③问题三:绿地不成系统,二类工业用地与周边用地未设置防护绿地不合理。高速路两侧未留有足够的防护绿地。  理由:镇区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中,用地应选择在靠近电源、水源和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同类型的工业用地应集中分类布置,协作密切的生产项目应邻近布置,相互干扰的生产项目应予以分隔;应紧凑布置建筑,宜建设多层厂房,应有可靠的能源、供水和排水条件,以及便利的交通和通信设施;公用工程设施和科技信息等项目宜共建共享;应设置防护绿地和绿化厂区;应为后续发展留有余地。  ④问题四:西南角工业用地内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合理。  理由: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应体现方便生活、减少干扰、有利经营、美化环境的原则,可采用分散、集中、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布局,保证合理的服务半径。  ⑤问题五:污水厂设置在河流的上游不合理,自来水厂设置在城市河流的下游不合理,且污水厂同样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城市生活。  理由: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城市污水自流入厂内,厂址选择应与排水管道系统布置统一考虑,充分考虑城市地形的影响。污水厂宜设在水体附近,便于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排入水体。尽量无提升,合理布置出水口,排入的水体应有足够环境容量减少处理水对水域的影响。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并应设在城市工厂厂区及居住区的下游和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厂址与城市、工厂和生活区应有300m以上距离,并设卫生防护带。  ⑥问题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过于分散,且不沿主要交通发展轴线集中布局不合理。  理由: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应体现方便生活、减少干扰。有利经营、美化环境的原则,可采用分散、集中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布局,保证合理的服务半径。  ⑦问题七:西部工业区紧邻河道,未留出足够岸线。  理由:根据《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09)(2016年版)第5.3.4条规定,划定为生态性岸线的区域必须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除保障安全或取水需要的设施外,严禁在生态性岸线区域设置与水体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  (3)道路交通方面  ①问题一:城市整体道路结构层级不清晰,主要干道密度偏小,次干道、支路密度过大,不合理。  理由:公路在市域范围内的布置主要决定于国家和省公路网的规划。规划中要注意以下问题:a.要有利于城市与市域内各乡、镇间的联系,适应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划要求;b.干线公路要与城市道路网有合理的联系;c.要逐步改变公路直穿小城镇的状况,并注意防止新的沿公路建设的现象发生。  ②问题二:南面城市干道部分路段穿越山体造成增加工程建设投资,不合理。  理由:道路规划时,在线型平面选择时要充分对地形进行分析,尽可能减少穿越高程较高的山体,减少对城市现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土方开挖,降低投资成本。  ③问题三:高速公路背面的互通口没有与城市主干道联系不合理,中部的互通口联系中心城区的道路等级过低不合理,而西南工业区对外联系高速公路的主要道路没有设置立交互通不合理。  理由:公路在市域范围内的布置主要决定于国家和省公路网的规划。规划中要注意以下问题:a.要有利于城市与市域内各乡、镇间的联系,适应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划要求;b.干线公路要与城市道路网有合理的联系;c.要逐步改变公路直穿小城镇的状况,并注意防止新的沿公路建设的现象发生。  ④问题四:城市互通交叉口距离过近不合理。  理由:一般有快速路网的城市,市区互通式立交中心间距应大于或等于主干路间距,约为1.0~1.5km左右,郊区可适当加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0963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