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6层办公楼,房屋高度58.5m,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

考试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某16层办公楼,房屋高度58.5m,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周期折减系数0.8。针对两个结构方案分别进行了多遇地震电算分析,现提取首层地震剪力系数λv()、第一自振周期T1如下:(其他计算结果初步判断均满足规范要求)方案一:λv=0.055;T1=1.5方案二:λv=0.050;T1=1.3假定,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仅从上述数据之间的基本关系判断电算结果的合理性,试列哪一项结论正确?(  )A.方案一电算可信;方案二电算有误B.方案一电算有误;方案二电算可信C.两方案电算均可信D.两方案电算均不可信

选项 A.方案一电算可信;方案二电算有误
B.方案一电算有误;方案二电算可信
C.两方案电算均可信
D.两方案电算均不可信

答案 A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7条、第4.3.8条可知,Tg=0.45s,αmax=0.16。
方案一:Tg≤0.8T1=1.2s≤5Tg,
方案二:Tg≤0.8T2=1.04s≤5Tg,
根据附录C第C.0.1条第1款式(C.0.1-1)可得: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一:λv=0.0563≈0.055;
方案二:λv=0.064>0.050。
从上面数据可知,方案一采用底部剪力法与电算结果基本一致,方案一电算可信;方案二采用底部剪力法与电算结果差异较大,并且随着周期减小,刚度变大,底部剪力应该增大,但方案二电算结果比方案一电算结果还小,不合理。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震剪力系数。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7条、第4.3.8条规定,确定地震影响系数;
②根据附录C第C.0.1条第1款式(C.0.1-1),计算底部剪力后,得出地震剪力系数;
③分析数据关系,得出结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0807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