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项观点: Ⅰ.验算高位转换层刚度条件时,采用剪弯刚度比;判断软弱层时,采

admin2022-08-02  27

问题 下列四项观点:Ⅰ.验算高位转换层刚度条件时,采用剪弯刚度比;判断软弱层时,采用等效剪切刚度比;Ⅱ.当计算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限值一定程度时,楼层的扭转位移比限值允许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Ⅲ.高度20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应为1/650;Ⅳ.基本周期为5.2s的竖向不规则结构,8度(0.30g)设防,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薄弱层的剪重比不应小于0.0414。试问,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针对上述观点准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 Ⅰ、Ⅱ准确 B. Ⅱ、Ⅳ准确 C. Ⅱ、Ⅲ准确 D. Ⅲ、Ⅳ准确

选项 A. Ⅰ、Ⅱ准确
B. Ⅱ、Ⅳ准确
C. Ⅱ、Ⅲ准确
D. Ⅲ、Ⅳ准确

答案 B

解析 Ⅰ项不准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5.2条文说明规定,正常设计的高层建筑下部楼层侧向刚度宜大于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否则变形会集中于刚度小的下部楼层而形成结构软弱层,所以应对下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值进行限制,从式(3.5.2-1)知该比值为剪弯刚度比;附录E.0.1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
Ⅱ项准确,根据第3.4.5条条文说明规定,当计算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楼层层间位移角限值的40%时,该楼层的扭转位移比的上限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Ⅲ项,根据第3.7.3条第3款规定,高度在150m~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的限值可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即:
Δu/h=(1/800+1/500)/2=1/615。因此,Ⅲ项不准确。
Ⅳ项,根据第4.3.12条规定,水平地震剪力系数λ不应小于表4.3.12规定的值,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有:λ=0.036×1.15=0.0414,因此Ⅳ项准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0789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