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建筑工程
下列关于消防用电的设置及要求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消防配电系统应具有耐火
下列关于消防用电的设置及要求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消防配电系统应具有耐火
admin
2022-08-02
40
问题
下列关于消防用电的设置及要求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消防配电系统应具有耐火、耐热及防爆性能,防止过流、过压导致起火,防止漏电B.消防用电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建筑,当采用自备发电设备作备用电源时,自备发电设备应设置自动和手动启动装置。当采用自动启动方式时,应能保证在30s内供电C.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建筑内的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D.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和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初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选项
A.消防配电系统应具有耐火、耐热及防爆性能,防止过流、过压导致起火,防止漏电
B.消防用电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建筑,当采用自备发电设备作备用电源时,自备发电设备应设置自动和手动启动装置。当采用自动启动方式时,应能保证在30s内供电
C.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建筑内的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
D.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和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初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答案
D
解析
教材P564
消防用电的基本要求:(二)耐火性在火灾条件下,许多消防用电设备是在火灾现场或附近工作,因此消防电源的配电系统应具有耐火、耐热及防爆性能,同时还可以采用耐火材料在建筑整体防火条件下提高不间断供电的能力和时间。(四)安全性消防电源和配电系统在火灾条件下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必须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过电流、过电压导致消防用电设备的故障起火,防止电气线路漏电引发的触电事故。故A正确。消防配电系统应具有耐火、耐热及防爆性能,防止过流、过压导致起火,防止漏电,故A正确。选项B,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0.1.4,消防用电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建筑,当采用自备发电设备作备用电源时,自备发电设备应设置自动和手动启动装置。当采用自动启动方式时,应能保证在30s内供电。故B正确。选项C,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0.1.6,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建筑内的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应满足该建筑火灾延续时间内各消防用电设备的要求。故C正确。选项D,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0.1.8,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和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故D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067837.html
本试题收录于: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一级题库注册消防工程师分类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一级
注册消防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A.内能增量为正,对外做功为正,系统吸热为正 B.内能增量为负,对外做功为正,
A.要求a=b B. C. D.使用F检验
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如图所示,C=1μF,R=1MΩ,uoM=±10V,若ui=1
图9中鼓轮质量不计,P1,P2,F大小相同,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问在下述两种情况下
如图10所示为了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系统B处约束力,需将B支座解除,代以适当的约束力
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如图所示,设运算输出电压的极限值为±11V,如果将-2.5V电
二极管应用电路如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器件,u0=10sinωtV时,输出电压u
图9中鼓轮质量不计,P1,P2,F大小相同,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问在下述两种情况下
对图所示的固定偏置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随机试题
[originaltext]M:Now,asyouknowweheldtheintroductorysessionyesterday...
1.女士着装 化淡妆,不宜浓妆艳抹,这样不仅能凸显自我,也能表示出
患者于睡眠中突然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约10min症状缓解,最可能的诊断是A
Thechangeinthatvillagewasmiraculou
患者男性,60岁。因食管癌吞咽困难2个月导致高渗性缺水,输液首选的液体是A.氯化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当工作遇到挫折时,刘老师总是能够乐观、豁达地面对。这表明刘老师具备()。 A
印染工人将布匹染好后将其挂起来等待布匹自然晾干。这一工序体现了()。A:劳动过程
《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体现的是()。A.启发性原
教育与()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