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都是把电影当作“故事”来看的,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故

资格题库2022-08-02  53

问题 绝大多数人,都是把电影当作“故事”来看的,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故事,对于叙事文学的种种游戏规则并不陌生,从而________用于电影观赏。因而,一个中学阶段的“初看者”不必费太多力气去了解电影的专业知识,而只从“人物”和“主题”这两个角度切入欣赏,就能收获很多。比如,彼得·威尔的《死亡诗社》既塑造了一位充满个性和激情的文学教师形象,让所有心怀理想的师生产生________,也让观众——特别是中学生观众了解诗歌教育的意义。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独出己见共振B.举一反三呼应C.事半功倍合力D.触类旁通共鸣

选项 A.独出己见共振
B.举一反三呼应
C.事半功倍合力
D.触类旁通共鸣

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故事,对于叙事文学的种种游戏规则并不陌生”可知,我们可以用叙事文学的规则来观赏电影,所填词要表达“了解了一个知识就能运用于其他的问题”之意。A项“独出己见”指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C项“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两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C项。B项“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D项“触类旁通”指懂得了某一事物或道理从而懂得相关的其他事物或道理。二者均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彼得·威尔的《死亡诗社》既塑造了一位充满个性和激情的文学教师形象,让所有心怀理想的师生产生________”可知,电影让心怀理想的师生有同样的想法。D项“共鸣”指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符合语境。B项“呼应”指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属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文段是单方面的影响,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
因此,选择D选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779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