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负了爱我自己的生物/我却温了你的眼睛/我生了时代的心/我将说出我的眼泪/无限

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我负了爱我自己的生物/我却温了你的眼睛/我生了时代的心/我将说出我的眼泪/无限一切的生物/也没望见来复苏的大地/世界悲剧的角色/那时候的人们。”这首名为《世界悲剧的角色》的诗歌出自人工智能“小冰”,据了解,它还写了一部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是用100个小时,“学习”自1920年以来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所有作品,并进行了多达10000次迭代后完成的。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在诗歌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要被超越了呢?不言而喻,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它在精密计算和逻辑推理上的能力和潜力远超人类,但一旦进入人文艺术领域,人工智能就捉襟见肘了。灵感和情绪是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关键要素。人工智能写诗,其根据来自大量的文学作品储存以及内在的逻辑算法。但是,诗歌作为纯文学中对天分和灵感要求最高的一类文体,想写好它,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逻辑、储备和模式,而取决于感悟力和创作经验,这恰恰是人类独有的本领。本质上讲,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更像是些“看起来很美”的意象元素的堆砌,虽然句子可能合辙押韵,但诗歌内在的张力和节奏却无法呈现。比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鸟语花香这些意象,会让人产生诗意,但仅仅刻板地呈现它们是不够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能从寻常事物中发现独有的美感,在庸常的生活里捕捉到瞬间的灵光,即使是一堆看起来干瘪粗糙的物象,经由诗人之手,呈现在诗卷上的文字也会有序排列。而且这个排列来自作者创作中的“内在律”,无法通过数学公式和算法来完成。况且,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是丰富的,并非只有唯美绚烂的诗歌才是出色的诗歌。在现代主义的范畴内,许多诗歌看似“以丑为美”,实际上是在彰显批判效果,进而呈现更深层的思想。有些诗歌读起来像“口水诗”,其实只不过是借助口语表达,来呈现迥异独特的文学风貌。也正因此,将不能量化的诗歌(以及纯文学)评价标准,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标准拼接在一起,本来就是一件不伦不类的事。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贡献,足以证明其本领之强,并无必要在诗歌创作上和人类智慧“一决高下”。人类也完全没必要拿自己的“优势”去跟人工智能的“劣势”比较,即使科技再发达,想必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诗歌与文学的世界依然是人类情感和灵魂最佳的栖息地。守卫好我们的心灵家园,依然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创造力。这篇文章的主旨最可能是:A.剖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弊端B.讨论人工智能对文学发展的影响C.说明人工智能挑战文学创作的困难和无谓D.强调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不可超越的

选项 A.剖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弊端
B.讨论人工智能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C.说明人工智能挑战文学创作的困难和无谓
D.强调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不可超越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篇章阅读。
分析问章,开头以一首人工智能所创作的诗引出话题,后文围绕“人工智能”和“文学创作”展开论述。整个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不足,其不适用也没必要应用于“文学创作”方面。对比选项,C项最符合,因此C项正确。
A项,缺少关键词“文学创作”,排除;
B项,文段未提及“影响”,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D项,主体错误,不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而是“人工智能”,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743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