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19年以来,武山县坚持把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中之

题库2022-08-02  45

问题 【材料】2019年以来,武山县坚持把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宣传政策、服务群众、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补齐村级文化基础设施短板,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针对部分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实际,武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更多的文化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1400多万元,集中用于补齐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短板。全县新建贫困村文化广场68个、文化舞台127个,并配建了篮球架、文化宣传科普长廊、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贫困村文化广场覆盖率达到94%。建立了群众投工、财政奖补、企业垫资、项目整合、社会帮建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了村级文化广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依托项目资金,新建“乡村舞台”95个,配发了音响、锣鼓、服装、道具等演出设备,344个行政村实现了“乡村舞台”全覆盖。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武山县大力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出了“一场一台三点五室”(文化广场,文化舞台,金融服务点、电商服务点、便民服务点,精准扶贫工作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的建设模式,努力构建集党员教育、学习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同时,统筹利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资源,基本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人才和资金的综合利用和共建共享。武山县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形成了乡村文化管理队伍、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等三支公共文化服务大军。依托村级文化广场,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年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20多次、“文化进农村”50多次、“送戏下乡”300多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100多场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答要求】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联系实际,以“农村文化”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解析 范文
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软”“硬”兼施
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极大提升。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如今在不少农村地区,不仅缺乏基本的文化设施等硬件的支撑,而且对基层的文化生活重视不够,文化软实力不足。
比如,在基层很少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这样像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网点,即使个别地区有文化站、农家书屋这样的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是常常门庭冷落,农村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也相对寡淡一些。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活动缺失。因此,要想补齐农村文化建设短板,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到“软”“硬”兼施。
农村文化需要加强硬件建设。硬件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基础和关键,是农村地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文化领域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步。而基础设施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各项文化活动无法开展,村民没有了精神追求,没有了幸福感,甚至导致价值观发生偏移,迷失了生活方向。近年来,个别地区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站、广播电视无线台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工程的建设力度,为基层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的硬件保障。
农村文化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活动,提升软实力。传统文化在农民心中地位逐步降低,影响力逐步减弱,封建迷信和赌博之风盛行,低俗甚至涉黄的演出等不良文化乘虚而入。当前农村存在一种风气,农民更爱麻将馆不爱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变成了聚众赌博、饭后闲谈妄议的聚集地。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各项文化活动缺乏,导致部分村民没有了精神追求、没有了幸福感,价值观发生偏移,迷失了生活方向。
由此可见,对于农村文化的建设,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营造良好氛围,满足农民经常性文化需求,对传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进行比较全面的挖掘,将文化下乡的形式与农村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属于当代农民的文化新形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661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