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女乘客在G334次列车上遇‘霸座’”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内容显示,

练习题库2022-08-02  16

问题 近日,一段“女乘客在G334次列车上遇‘霸座’”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内容显示,在由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强行霸占女乘客座位,不听列车工作人员劝阻。该事件经网络曝光后,引发舆论关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霸座男”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无视交警劝告,硬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不顾他人行车安全,强行变道加塞的“插队者”;公共场所,烟民们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数据,2017年我国共有50.01亿人次国内或出境游。同时,与之相伴的国民旅游不文明行为也经常见诸报端,如随处抛丢垃圾、排队买票时插队、博物馆里大声喧、景区内刻字涂鸦、举止粗鲁专横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国人的形象。不文明现象不可怕,真正怕的是人们对之出现的“审丑疲劳”心态,所谓“审丑疲劳”,即人们对所出现的诸多不文明现象见怪不怪,因此产生了冷淡视之的心态,也许是出于不想去管“闲事”,也许是真漠视,有这种心态的人并非少数,而且不只是在旅游领域中,比如对毒食品、毒玩具、毒跑道等安全问题见怪不怪,对公然背弃诚信道德的邪恶之事见怪不怪等等。“道德力”又被理解为“道德影响力”、“道德感染力”、“道德感召力”,是指某人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人格、美和善的道德行为吸引、感召、影响社会其他成员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品质及崇高的道德人格引起人们对他的信任、赞誉、钦佩,最后从行动上进行学习和效仿,就可以说此人具有极大的“道德力”。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述性文章。

选项

答案

解析 培育道德责任感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精神风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道德标准。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责任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还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如果说好德之心人皆有之,那么道德责任感则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好”,更意味着唯此为快的践德之忱、舍我其谁的道义担当。路遇跌倒的老人,应当说无人不有恻隐之心,可有的人溜之大吉,有的人“爱莫能助”,有的人不避风险挺身相助。为什么一事当前,表现不一?归根结底,区别正在于是否把崇德向善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追寻道德责任感不只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国家、社会、个人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三个倡导”所体现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把个人、社会、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对社会进步的期许、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就是责任感油然而生的基础。自赋责任是一种伟大的权利,履行责任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有了道德责任感,才会更加自觉地建设美好国家、维护公序良俗、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说价值认知是道德责任感的指针,行动则是衡量其高度的标尺。文明,不去实践就不可能抵达。法治,不去奉行就无以彰显其公正。诚信,不去坚守就难以成其为风尚。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从来不会取决于道德的看客,而是取决于择善而从的行动者。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引人向善的精神理念,更是需要付诸行动的价值准则。
常有人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叹市场经济对精神世界的巨大冲击。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你我的德行操守怎样,社会的道德风尚便是怎样;每个人担负起一分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托起一分。对良心尽责、对他人尽责、对国家社会尽责,就是对我们自己尽责。在责任的基点上,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道德良知才会与他们的利益诉求、现实感受实现最牢固的对接和统一。常怀善念,更要常行善举,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康德有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我们匆匆前行,丰富了阅历、认知了社会,提高了能力,可不要把“道德”留在了身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661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