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

考试题库2022-08-02  63

问题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下列关于十二时辰分别所指的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A.“夜半”指前日夜11时至当日凌晨1时B.“鸡鸣”指凌晨3至5时C.“隅中”指上午9至11时D.“晡时”指每天的15至17时

选项 A.“夜半”指前日夜11时至当日凌晨1时
B.“鸡鸣”指凌晨3至5时
C.“隅中”指上午9至11时
D.“晡时”指每天的15至17时

答案 B

解析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至当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24小时制,下同)。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为“子时”。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l至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至5时。“隅中”指临近中午的时候,即上午的9至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至17时。古时“晡”与“馎”相通。故本题选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623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