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合其他9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100多名德国中学生到中

最全题库2022-08-02  37

问题 2010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合其他9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100多名德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临行前,一名德国老师召集学生开会,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问他为什么这么要求,回答说“害怕”;问他怕什么,回答说“不知道”。因不了解而误读、担忧,正是中西方交流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对很多德国民众来说,中国越来越令人感兴趣,但形象却一直“模糊,不可捉摸”。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甚至一些片面的印象,是孔子学院建立时面临的最初挑战。连续四届的德国中学生赴华夏令营,已有400余名德国中学生来华和中国普通民众面对面交流。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说,很多学生回来都有同感:去中国前,本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问题,但后来发现,虽然中国并不完美,却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形象从遥远的神秘到零距离的亲切,中国认知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认可,孔子学院为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合作的新平台。每年12月,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合作大学校长和中外方院长,都要齐聚北京,交流研讨,带来不同国度的文化视角。孔子学院总干事自豪地说,孔子学院就是一张搬到国外的“中国圆桌”,可让各方发表不同意见。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冲”“摩擦起电”,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螺旋式思维的中国人多了一份理解,越研究越感觉中国“挺文化、挺哲学”。“给定资料1”中提到:“‘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河南下半年卷)

首先,审题。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中提到:“‘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很明显这句话讲的就是文化的交流问题。
其次,就是明确写作角度,通读材料发现,文化交流,必须“内外兼修”,也就是既要保护传承好本民族文化,也要推广弘扬加强交流。故此,可以得出这几个中心论点:
总论点1:内外兼修    推进文化交流
总论点2:政府主导   推进文化交流总论点3:用传承之灯    照亮文化交流之路
     最后,搭建文章框架,范文分论点以材料为依据,得出加强政府主导,首先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队伍。加强政府主导,还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两个角度,再通过理证例证充实分论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72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