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共同构成国民素质的三大要素。身体素质是民族素

资格题库2022-08-02  46

问题 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共同构成国民素质的三大要素。身体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素质的优劣、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战略出发,把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指导方针定为“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体育事业和国民身体素质非常重视。1952年,毛泽东同志将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97年,江泽民同志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重申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宗旨。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同志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多处提及体育设施,并对其规划、建设、使用、管理、保护、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编制了《“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设施对于全民健身的重要性。2013年8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城乡居民健身情况和体质状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有所提高,有49.2%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其中城镇居民为59.8%,乡村居民为35.6%;男性为50.2%,女性为49.8%,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达到32.7%,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提高4.5个百分点。体育健身也日趋生活化,在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每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1次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78.1%,其中76.7%的人已经坚持了1年以上,32.1%的人坚持了5年以上。随着年龄增长,常年坚持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加,城乡60岁以上人群,基本上半数以上的人坚持体育健身活动在5年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在单位或小区的体育场所健身的人数比例为23.1%,在公共体育场馆健身的人数比例为15.2%,在公路、街道边和在广场、场院健身的人数比例均为14%,在公园健身的为12%,在住宅小区空地健身的为8.7%。调查结果还显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目的居前五位的依次为增强体力(36.6%)、消遣娱乐(23.7%)、防病治病(14.5%)、减肥(9.4%)、减轻压力及调节情绪(8.6%),而认为没必要进行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排在15个因素中的最后一位,仅为0.1%-0.2%。这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有明确的体育健身目的,对体育健身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具有明确的认识。山东省体育中心建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山东省8000多万百姓每人捐献1元,以加快其建设,可谓“取之于民”。据山东省体育中心副主任王耀南介绍,这座为1988年首届城运会建设的体育场,在使用25年后,其功能首次实现向服务全民健身转变。早6时许,记者在篮球主题公园看到已有近百人在打篮球。体育场西侧空地上,有跳健身操的老者,也有红扇白衣翩翩起舞的太极扇爱好者。在内场塑胶跑道,记者看到有6人正在或跑步、或慢行,工作人员说开放第一天约有20人前来锻炼。56岁的王玉华跑完四圈后告诉记者,坚持跑步七八年,多数是在路上跑,听说省体开放了,专门坐了半小时公交车来这跑步。觉得“马路上车多、废气多,省体这塑胶跑道就是舒服”。据调查,在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中,健步走(39.8%)、跑步(13.9%)、乒羽球等小球类项目(11%)和足篮球等大球类项目(8.2%)排在前四位。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选择健步走和跑步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而选择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种球类项目的健身人数比例上升。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已由过多集中在健步走、跑步,逐步转向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种球类活动等。李先生是“塘沽夕阳红骑行队”的创办人。多年来,他与其他骑行队负责人组织塘沽各社区的200多名老年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加骑行锻炼活动,全员骑行累计达200万公里,轮迹遍全国。在日常生活中,他除了组织骑行活动,还经常举办讲座,印发有关资料让队员学习。也组织队员参加交通宣传、低碳健身宣传等各项公益宣传活动。还经常举办讲座,印发有关资料让队员学习。也组织队员参加交通宣传、低碳健身宣传等各项公益宣传活动。还举办“网络培训班”,培训近30名会员,在网上交流有关骑行方面的信息。他本人在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自行车运动网站上发了近千张有关骑游的照片和大量文章,交流了经验,指导了工作。在全国亿万健身群众的行列中,活跃着很多像李先生一样的人,他们的身份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截至2012年7月,我国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注册人数为6万人。“30分钟体育生活圈”是近年国内勃兴的一个新概念。上海市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完善30分钟体育生活圈,改善市民生活方式,提升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并在201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这项任务,在全部17个区县中推出7个区作为试点。“30分钟体育生活圈”,并非一般地理位置上的设施布局。从时间概念看,每周需有3次、每次30分钟的体育健身时间;按空间距离划分,步行30分钟约2800-3000米的体育生活距离;以地理位置界定,则是以社区为基本范围、以体育健身为主要行为、以多功能体育设施为基本保障的圈层结构体系。一位市民若想学一样健身项目,从自己的居住地出发,在30分钟半径之内可找到一个综合场馆或健身技能培训基地,可以学习广播操、太极拳等。学好后,能在社区里与健身团队一起互动,过段时间再到监测站进行体质测试,了解自己健身的效果,达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这正是上海创设“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目的,即推行多维、和谐、健康的新型生活方式。“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在“30分钟体育生活圈”里,不仅有许多常规内容,还有如智能移动平台在线商店同步上线、电子地图、楼宇运动会、“幸福存折”等耳目一新的时代元素。此外,有的试点区在区域范围内设定“上班的路”、“回家的路”等特色概念路,倡导市民,尤其是职工每天坚持走30分钟路,加入行走健身行列。这样一来,步行上下班的人越来越多,为减轻交通拥堵和节约能源作出更大贡献。我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其中,体育场地大多数属于教育系统,占总量的65.6%,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较低,仅为29.2%,即使是开放的体育场地利用率也不高。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鸿江指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北京一所大学学生军训,3500人的学生规模,累计看病人次达到6000余次。校长李有毅则反映了另一个问题:“学校有1000名学生住宿,他们早上有时候起不来,学校就想能不能让他们晨练,可坚持一个月就不得不停止了。家长联名写信说‘你们太摧残孩子啦’,还有家长建议‘能不能把锻炼改在放学之后?’”同样夭折的不仅是晨练,“原来学校初一有军训,后来也停了,太多家长拿来了从医院开出来的请假条”。2012年江西某县发生了学生长跑猝死事件,这一事件折射的是中国青少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严重下降的现状。一些学校因此纷纷取消了运动会长跑项目。一位政协委员表示,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对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忽视,而这也一直是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积弊。钟南山院士介绍说,有超过60%的学校,其体育设施、器材的配置没有达到标准,中西部地区问题尤为严重。30年前,体育设施比现在还匮乏,但那时环境还好,户外跑步的人很多,现在这种空气质量,并不是每一天都适合户外锻炼。现在缺的不仅是体育设施,体育教师也严重不足。调查显示,全国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达24万人,在已有的体育教师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兼职,“往往是文化课老师过来凑个数”。虽然教育部已逐渐将学生体质纳入校长考核范围,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会对此高抬贵手”。对中学老师和校长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升学率。只要这个指挥棒在,体育课就很容易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在最新公布的世界青少年体质综合排名中,前“三甲”是荷兰、丹麦、德国,英国排第9位,美国排第19位,而中国仅排第32位。因此有人说:社会越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谢尚明呼吁,全社会一起行动,建立健全帮助青少年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长效机制,补齐青少年体质的“短板”。另有专家认为,其实,“短板”不仅表现在青少年体质的全面下滑,而且反映在国民体质的普遍下降。更应该看到的是,全民健身问题也成为了需要高度重视并尽快“破题”的“短板”。我们应该通过政策配套、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尽快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表示,国家教学大纲必须把体育放在与文化课同等的地位,他建议把“1小时”作为学校体育的刚性指标,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与评优、升学和毕业衔接。在钟南山院士看来,身体是未来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打牢。他自己尽管已是77岁高龄,但做20多个引体向上,不在话下。“这离不开小时候打下的良好基础。那时候,足球、篮球、跑步,什么都参加。”他认为,青少年体质事关民族的未来,对此重视到多高程度都不为过。这个必须是强制性的,而且要注意监督检查,不能再沦为一纸空文。有必要的话,可在高考中加入体能测试,强制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学校、机关、厂矿现有的体育设施,通过何种形式与社会共享,同样要寻求最佳方案。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中,学校所占份额最重,在保证学生体育活动需要及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将遍布城乡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合理开放利用,就相当于增加了体育设施。云南省从2008年开始,在昆明和玉溪的20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试点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每年向每所试点学校划拨3至5万元开放经费予以支持,取得很好的效果。从现状看,相当数量的人在健身科学性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大师”现象的频出,对微博上“吃什么补什么的”盲目认同,乃至用迷信替代科学健身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人们在孜孜不倦追求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有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引。具体到每个人,都应建立终身科学健身理念,这包括在不同人生阶段,掌握不同健身运动技能,并熟知和热爱有益的健身项目,掌握科学健身的系统知识。只有通过自身不断更新和完善健身知识,杜绝迷信、盲从,全民健身才能更有成效,更有质量。三年前,从事体育产业开发的重庆人李雪前往英国伯明翰深造,在北京读小学的儿子也被她带到了英国。没过多久,李雪就惊喜地发现,内向的儿子有些变了——“学校每周安排了3节体育课,而且还规定每天至少确保两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一开始,不爱动的儿子有些抵触,不过,学校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还是慢慢改变了他。现在,他不仅身体壮了,不容易生病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她介绍,在英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十分重视体育,均把体育列为学校的中心课程之一,“在他们的观念里,让孩子们放下书包,没有压力地走上运动场,和同学们锻炼1个小时,效果不亚于任何一堂文化课。”当然,如果在体育运动中表现突出,孩子们也会得到极大的奖励。比如,孩子如果能够入选某一项目的校队,且取得优异成绩,在升学评分时最多能达到40分,而一名考试满分者得到的评分可能只有25分。曾在哈佛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殊荣的“中国女孩”刘明珠,在谈到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时也表示,在美国,父母都会处处以身作则,每天陪孩子一起看书、学习、锻炼身体,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习惯,并因此终身受益。在东京住宅密集的地方,专门为市民和青少年修建的公共健身场地并不多,但是几乎所有的学校体育场和企业运动场都会免费或廉价向市民和青少年开放,不管你是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只要想锻炼身体,都可以选择就近的学校运动场;不管你是不是这个企业的员工,只要愿意进行体育锻炼,都可以使用企业的体育场地。据统计,目前,日本有体育场馆设施21.86万个,按人口计算,平均每500人有一个体育场,每2680人有一个室内体育馆;而且,99%的公立中小学体育场地都对外开放,学校和企业所拥有的体育馆、运动场对外开放率达到80%。请你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以“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合力破题”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论证深入,语言流畅,900-11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3年吉林省公考《申论》真题(甲级)

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合力破题(标题=立意)
前苏联教育学家杰普莉茨卡娅曾说: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高度的身体训练,是有效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条件。(开头优势:引用名言,体现主题重要性,展现语言积累)身体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素质的优劣、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随着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国民对于健身的认可逐步提升,目的性和科学性也有所增强,然而,国民体质却渐成下降趋势,尤其体现在青少年身上。“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还需多方合力破题。(开头优势:尾句引出文章中心论点,与标题彼此呼应)
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强化有效监管。(分论点优势:首句明确点明分论点内容,与中心论点体现分总关系,结构合理)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体育事业和国民身体素质非常重视。既有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任务,又有江泽民同志关于“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根本宗旨;既有习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与小康社会建设的政策指示,又有健身法律条理的建设完善。(分论点论述:有效利用材料中原文内容,来源于材料又不拘泥于材料,体现语言整理优势)然而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民众的身体健康却一直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不足,锻炼氛围缺失,甚至部分学校因成绩取消了体育健身课程,在“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体育事业战略指导方针指导下还需政府部门落实监管职能,保障群众基本的健身权力与需求。(分论点论述:尾句回扣分论点内容,对策具体可行)
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深化自我约束。(分论点优势:首句明确点明分论点内容,与中心论点体现分总关系,结构合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当前民众都有着较为强烈的健身意愿,却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规划建设和长久坚持的毅力而作罢,使得健身锻炼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状,甚至出现“广场舞大妈与青少年争夺篮球场地”等事件见诸于网络,这与破窗原理给我们的启示如出一辙:不好的事态发展通常会引起一系列连带反应,同样,民众身体素质的提升也需要我们坚持健身本念,完善基础建设,实现自我约束。“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破解健身全民健身难题,需要国民转变健身观念,学校规范制度,保证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满足的健身需求。(分论点论述:引用习总书记观点,凸显政治积累;加入破窗效应原理与社会热点事件,例证与理证结合,实现论证多样性)
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加大宣传普及。(分论点优势:首句明确点明分论点内容,与中心论点体现分总关系,三个分论点彼此结构相同,字数相当,文章结构完整合理)“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纵观当今社会,我国公民在健身方面却存在诸多不足,诸如网络上频繁曝出各种养生大师、如人们热衷于在微博里搜寻“吃什么补什么”且对其盲目认同,再如用迷信代替科学健身等,国民的错误认知使得“张悟本”事件持续发酵,“跳梁小丑”成为健康大使,这不仅是国民得悲剧,更是社会得集体创伤。只有正确的锻炼知识才能帮助民众进行科学的健身,能避免许多潜在的危害。因此,要想补齐全民健身短板,需要加大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让人们的正确知识的指引下,重获强健体魄。(分论点论述:引用富兰克林观点,凸显素材积累;加入张悟本热点事件,例证与理证结合,实现论证多样性)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当前应当全面、客观看待国民体质建设,要时刻保持安危意识,在全面健身上有所作为,有所成效。(结尾优势:首尾呼应,简单明了,突出文章主题)
试题解析:
1. 主题角度确定:文章给定标题,标题=立意=文章中心论点=主题+角度。通篇文章需围绕“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合力破题”书写,明确主题为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角度为需合力破题,按照多方合力解决策论文形式书写较为合理。
2. 分论点找寻:分论点需体现在中心论点之下,实现多主体对策方式,按照通篇材料梳理,大致主体有:国民、学校、媒体、专家、政府等,分论点选择连接多主体内容,可知需政府加强监管管理,学校国民自我约束,媒体专家有效宣传。
3. 文章亮点添加:申论议论文书写要求有理有据、论述得当,语言优美流畅、体现文采斐然。因此须在文章完成时添加名言等内容,提高文章可读性;在分论点论述中分析道理和恰当举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71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