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

admin2022-08-02  16

问题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鉴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举。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要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给定资料1”划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给定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阐述充分;(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4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江西卷)

多措并举,推进文化输出工作(标题优点:直点主题)

“破窗效应”认为当一面窗户被外界打破时,没有及时修补,就会造成其他窗户也被一一打破。它告诉我们部分决定整体,不能忽视事物的薄弱环节。当前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经济,但是对于文化输出工作却滞后了不少。文化输出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优秀的民族文化走出去能力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能否走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推动文化输出工作。(开头优点:用效应原理开篇切题,结合实际,直接点明文化输出工作的重要性,符合题干要求,紧贴材料的同时又彰显考生的文字表达与素材积累程度)
反思文化逆差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是由于文化市场的开拓不足。(分论点优势:紧扣总论点,层层展开论述)国内文化企业对于海外文化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深入挖掘海外文化市场直接导致了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状况不佳。我国文化品牌意识不强。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缺少像样的品牌,杂技演员平均一天在外面只挣30美元,少得可怜。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来中国演出的赞助费动辄数十万美元,欧美四大音乐剧、世界十大交响乐团来华演出的最高票价卖到5000元,每次演出都赚个盆满钵满。所以,要缩小文化逆差的现状必须要强化文化产品的品牌意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分论点的论证过程:结合了实际,运用了理论+举例论证的方式,彰显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热点关注程度)
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输出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文化自信”在整个民族和国家发展中地位的阐明。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自信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也应该是传承创新的,更应该是开放共享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自信需要立于中国而怀远。只有全民族真正站在文化自信的高点,文化的输出就有了先天基因,何愁文化输出不能实现。(分论点的论证过程:结合了实际,运用了理论+举例论证的方式,彰显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热点关注程度)
强化品牌意识是实现文化输出的第一要务。品牌是文化产品的重要象征,也是消费者选择的首要依据。如果我国文化产品有响亮的品牌作为依靠,那么我国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会变得更大,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大。所以要实现文化输出必须要将品牌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众所周知美国是文化产品出口大国,文化产品的价值也非常的高,在这当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由于其强劲的品牌效应,比如好莱坞的电影,变形金刚等。这些文化产品本身的价值与成本并不高,只是附加在其之上的品牌拉高了产品的价值,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其学习,开拓自主品牌。(分论点的论证过程:结合了实际,运用了理论+举例论证的方式,彰显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热点关注程度)
进入近代以来,在西洋文明的强势冲击下我国文化面临巨大的危机,尤其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产生的巨大的文化逆差。这里的文化逆差指的是我国文化产品进口大于出口所形成的差额。文化逆差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也会削弱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所以,加强文化贸易的输出势在必行!(结尾以回归主旨、畅想未来的方式结尾,进行了升华总结,再次对文章进行拔高。)

试题解析:
(1)必须点明民间文化在当前社会的价值,可以选择某一方向作为中心论点具体展开论述。同时要求观点鲜明,论述深刻,条理清晰,逻辑结构完整,总体关照,表达优美。表述不必拘泥于此,但意思要 根据材料得出。
(2)考生要把握住申论材料的主题和立意,也就是要明白整篇材料在讲的是一个什么事儿。中心论点往往与标题相契合,有的时候,尤其是在命题类题型中(即题干中给出了文章的标题),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3)在申论的议论文写作上,我们首先要树立一个意识,即我们参加的是公务员录用考试,我们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一篇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对客观现象有深入分析且见解深刻的公务员文章,在内容上建议考生参考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4)在进行申论议论文的写作的时候,首先要通过材料找到一个中心论点,也就是通过阅读材料的整体性原则来确定中心论点,整体性原则是指申论中的每一则材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每一套申论试题都会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会贯穿于整个申论材料当中。因此考生要对申论材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就是整体性原则。
(5)文章写作往往是要根据所有材料来寻找素材,更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所以考生在阅读和分析材料的时候最好能够在做题过程中总结出每则材料的中心论点,这样有助于我们最好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71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