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

题库2022-08-02  24

问题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鉴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举。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要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给定资料1”画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材料和自己的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5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4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海南卷)

输出中国文化价值  建设真正文化强国(对称式标题,凸显本文主旨)
文化是历史的底蕴,五千年的历史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文化是思想的沉积,辉煌的诸子百家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有着深邃的思想沉积;文化是品格的传承,曾经的困苦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有着坚毅的品格传承。(排比句引入,凸显文采,吸引考官阅读兴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缺乏普遍的文化认同,就失去了建设强国的根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输出中国文化价值观,获得普遍认同,中国才能真正成为强国。(通过文化重要性的论述,引出总论点)
输出中国文化价值观,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分论点,选择输出文化的对策,并将分论点核心句处理成句式统一的排比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无论是孔子学院,还是各种展览,剪纸、皮影、诗词等都以传统文化作为载体,吸引外国友人,获得欣赏。有扬弃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国文化在世界开花结果。因此,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开发空间巨大,输出文化价值观离不开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本段论证主要结合社会实际,需要一定的社会热点知识)
输出中国文化价值观,要凭借商业发展契机。(分论点核心句,第二个对策)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大力加强文化对外传播力度,致力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然而,中国同欧美国家在文化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化因素造成了文化消费者在审美习惯、消费偏好等方方面面的客观障碍,严重影响外国文化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受兴趣和解读。但是像《纸牌屋》、《来自星星的你》等商业化作品受到国际追捧,文化产品商业化则可以避免此类问题,品牌文化能够在润物无声中发挥传播文化的作用。因此,输出文化价值观离不开商业化带动。(本段论证主要结合材料,选用材料内容作为论据,符合考场实际,同时结合理论论证)
输出中国文化价值观,要依靠每一个中国人。(分论点核心句,第三个对策)每一个生活当地的外国人,都是一国的文化名片。正如小琼能够在美国将自身作为“文化资源包”获得当地人的高度认可、肯尼亚人通过生活在当地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一样,他们都有着中国的烙印。相反,泰国寺庙中树上的水果被中国游客摘食等不良行为,在外国人眼里也被视为中国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成为文化形象大使,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发动每一个中国人投身其中。因此,输出文化价值观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本段论证主要结合材料,选用材料内容作为论据,符合考场实际,同时结合社会实际,需要了解社会背景)
习近平主席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通过引用,凸显文化的重要性,为主旨的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不是一人一家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全党、全社会、全民族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坚持不懈。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国和天下平”。实现“家和”与“国和”的根本与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上,走出中国姿态,走向辉煌。(结尾升华主题,祖国更加辉煌)
说明:
1.审题,题干要求考生作答话题作文,题目需要考生自拟。画线部分:“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意在强调文化输出的重要性,需围绕文化输出的意义或者对策确定文章的总论点。
2.结合材料内容,可以梳理出输出中国文化的意义所在,即分析几个意义,也可以分析出如何做好文化输出工作,即提出几个对策,两者均可作为分论点。
3.大作文要注意核心句提炼,包括总论点核心句和分论点核心句,方便考官审阅;
4.结尾升华有高度、有深度。本题字数为1000-1200字,为常规字数要求,就字数来看写作难度不大。就话题而言,文化输出属于申论考试中常见话题,容易理解。但是,这一话题稍显“大”和“空”,很难写实,需要考生避免空喊口号式的表达,这就要求在写作时,内容丰富、联系实际,或者分析深入、结合理论。本参考答案结合材料内容,以文化输出的对策为中心进行总论点的确定,分论点根据材料梳理所得,避免凭空捏造,结构严谨、完整,中心明确,条理清晰,符合考场实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71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