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全

admin2022-08-02  30

问题 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工程计划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2014年5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的首次农家书屋书目分析会。农家书屋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农民对图书有哪些要求?有关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请看《一个农家书屋的自述》。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个农家书屋,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我在全国有几十万个兄弟姐妹。我们这个群体自诞生以来,得到党和政府多方面的关怀与扶持。农家书屋管理部门每年通过制定推荐书目的方式为我选书和配书,至今已经出了5次书目了,许多农民朋友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他们的许多难题在我们这里找到了答案,如今我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有时候我也苦恼,有的出版社推荐的书不是我想要的,我喜欢的书它们又没推荐上来。还有的时候,农民朋友需要的书出版社没有,送来的书又往往脱离农村实际……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有的出版社让畅销书走市场,把卖得不好的书推荐给我。这实在是一种短视行为,中国有8亿农民,市场潜力巨大呀!我的兄弟姐妹们有相当一部分过得并不如意,管理他们的大多数人员由当地村干部兼职,村干部因为事务繁杂,客观上无法保证我们的正常开放。没有严格的借书手续,借后不还的现象较为普遍,图书散失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图书不编号、不登记造册,常年放在书柜里不对外借阅。当初建设时,县(市、区)新闻出版部门是责任主体,村负责提供用房,建好后由村负责管理、维护开放。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有些镇、村干部重视不够,县(市、区)文化新闻出版部门更无足够人力、物力对此进行直接而有效的管理。我和兄弟姐妹们都希望能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可有一部分乡镇至今没有配备电脑,有电脑的也不都能上网。每当看到农民朋友因不能上网而离去的背影,我的心中特别难过。我知道农民朋友喜欢音像、报纸、期刊,尤其是时政新闻类、实用技术类和生活保健类期刊,可这些我常常没有。我听说,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有些兄弟姐妹已经跟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有的还建设了互联互通的数字书屋。有的建立了社会捐助平台,通过冠名捐助、结对帮扶等形式共建书香社会……我想,如果我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拥有这样的条件,农民朋友该有多高兴啊!针对“给定资料1”中《一个农家书屋的自述》所反映的问题,某省职能部门拟起草一份推进“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的方案。假如你是该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你认为方案中应明确哪些具体措施?(25分)要求: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5年江苏省公考《申论》真题

本题目为限定作答范围的提出对策题,要求以某省级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为“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的推广方案明确实施的具体措施。本题看似为应用文写作,实则是限定作答身份的提出对策题,因此在作答时无需考虑公文格式,对策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可。“给定资料6”《一个农家书屋的自述》所反映的问题非常明确,包括:“推荐书目不合理”、“管理不力”、“条件落后”,作答思路为由问反推对策,同时,材料中存在大量对策词,以及其他地区的间接经验,此部分可直接得出经验。由此可见,本题答案关键词较多但易于提取,需注意对答案要点进行合并整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68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