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截至2009年7月1日统计,2009年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

admin2022-08-02  21

问题 据媒体报道,截至2009年7月1日统计,2009年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大学生就业率达68%。然而当这样一种现象被披露于网上时,让许多人又开始怀疑各校就业率的真实性了: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由于“太兴奋了”,因此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B校2009届毕业生张某某在论坛上发帖,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就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随着张某某帖子的发表,“被就业”一词迅速蹿红。在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采取措施保证就业率早已不是新闻,2006年安徽省教育厅就曾公开批评“一些高校采取扣押毕业证等方式,要求没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协议书,结果逼得学生造假,甚至跑到学校附近的小店盖个章冒充接收单位”。一些网友认为,“被就业”现象在全国各地院校普遍存在。“被就业”的大学生,他们在自己毫不知情,工作毫无着落的情况下“被就业”,正是学校方面弄虚作假,权力失范的结果。如果高校的就业率统计中,能少一些水分,多一些实事求是的真诚,公众还会担忧这些“华而不实”的就业率,会影响到就业政策的制订吗?网友发明的“被就业”一词新鲜生猛,讽刺高校虚报就业率的行为,更因此衍生出“被”字语系,例如职工“被全勤”,举报人“被自杀”,交择校费的家长“被自愿”,等等。由“被自杀”“被就业”等滥觞,到大量“被××”的流行,如“被捐款”“被涨薪”“被幸福”……每一个“被××”,都让我们对一起关乎公众诉求的公共事件记忆深刻。“被”字流行语不仅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也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因为,不是我们现在“被××”得多了,而是我们越来越对“被××”充满了伸张的欲望。“给定材料1”写道:“‘被’字流行语不仅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也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请联系给定材料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要求:条理清晰,分析到位,字数不超过4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2年天津市公考《申论》真题

本答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简要解释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第二层具体分析本句话的深层次含义,第三层结论,如何解决划线句子中的问题。

试题分析:
(1)本题的划线句子出自材料2,,意味着答案来源主要来自给定资料2。
(2)本题是道句子理解题,首先定位这句话在材料中出现的具体段落,在划线句子的前后可以更容易得到一些答案要点。
(3)句子理解题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答题逻辑作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66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