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约瑟夫在加利福尼亚一个牧场工作,常常一边放羊一边看书。在他埋头看书时

练习题库2022-08-02  17

问题 1867年,约瑟夫在加利福尼亚一个牧场工作,常常一边放羊一边看书。在他埋头看书时,羊经常撞倒放牧的铁丝栅栏,跑到附近田里偷吃庄稼。牧场主对此事十分恼怒,威胁要将他辞掉。约瑟夫经过观察发现,羊很少跨越长满尖刺的蔷薇围墙。于是一个偷懒的想法浮上心头:何不用铁丝做成带刺的网呢?他把细铁丝剪成小段缠在铁丝栅栏上,并将铁丝末端剪成尖刺。这下,想要偷吃庄稼的羊只好“望网兴叹”,约瑟夫再也不必担心会被辞退了……约瑟夫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小发明竟然造就了这样宏大的景象,也没想到他最初用来限制羊的带刺铁丝网,不久就被用来限制人了:带刺铁丝网除了在监狱、集中营、战俘营中用来圈住囚犯外,还在战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有人把这种铁丝网列为“改变世界面貌的七项专利之一”,因为这项技术的创新,带来了制度的创新。有经济学家说,铁丝网催生了美国西部早期产权制度的建立(铁丝网帮助牧场确定了边界,并因此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才是铁丝网最大的贡献。铁丝网的发明也由此启示人们,新技术的创意和发明,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制度的改变都有直接的关联性。近百年来,人类的科技发展只能用突飞猛进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如果让一个1900年的发明家来看今天的世界,他会认得汽车、电话、飞机,也能想象出宇宙飞船、深海潜艇,但他绝对会对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核能一无所知。现在,知识爆炸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观,有位作家这样写道:我真诚地相信,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知识时代,没有任何事物我们不了解……只要是能想到的事,总有人能做到。”20世纪科技的发展使这句话越来越像真理。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也使人类思考的方向有所变化,由此带来的,是对人类不断创新的深刻认识。而技术的更新具有一种加速度的特质,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电子产品例如电脑、手机等的更迭,更是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发展速度,更新换代往往在两三年内就得以完成。以至于有人认为: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9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习近平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临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10分)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15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5年国家公考《申论》真题(地市级)

本题题型我们确定为综合分析题,整体的作答思路采用的是一个小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所以第一步说明了这句话是正确的并且说明了意义,第二部分说明理由围绕题干的主语新技术找到关键词分条罗列,最后一部分写对策,当材料中出现领导人讲话的时候会有对策,所以总结主要的关键句罗列。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66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