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

题库2022-08-02  39

问题 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一经提出,便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受到各行各业的一致认可。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考察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时,在装配生产线旁,李克强应邀为新型重卡加油。总理说,这不仅是为东风加油,也是为中国制造加油。看到一个班组的工人们在讨论通过工艺创新提高零部件装配效率,总理对他们说,“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艺创新,其中关键是以客户为中心。要以客户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倒逼“中国制造”全面升级。李克强总理还专门看望了二汽建厂老领导、老专家、老工人。总理深情地说,你们是二汽的“元勋”,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在大山沟里披荆斩棘建起一座现代化汽车城,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着历朝历代工匠们智慧的创造,如同诸子百家造就了中华民族思想天空的群星灿烂一样,“工匠精神”也曾造就我们民族的百业兴旺、繁荣空前,同样是星光璀璨。《增广贤文》有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蜿蜒万里的长城、栩栩如生的秦陵兵马俑、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的四羊方尊、绚丽神秘的敦煌壁画和彩塑、巧妙绝伦的赵州桥……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化身。又比如中国红茶,曾经成为欧洲皇室贵族的标签。小仲马在《茶花女》中描述,“你连中国红茶都喝不起,还算什么贵族?”现在一些人热衷于到国外去买奢侈品,殊不知历史上,中国的产品曾经被西方顶礼膜拜。历史上我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优质产品远销海外,深受国外消费者追捧。据葡萄牙人记载,16-17世纪间50余年内,葡萄牙商船每年自澳门运往长崎的中国丝绸,少时约1500担,多时约3000担。1575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中国到菲律宾、墨西哥的“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每艘船满载中国丝绸多至1200箱。18世纪末,在墨西哥的进口总值中,中国的丝绸产品占63%。据统计,从康熙元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开往日本的商船所载货物70%以上是丝绸。再看看瓷器外贸情况,中国瓷器在唐代制作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正是这一时期,中国瓷器开始依靠海上丝绸之路外传,主要输往日本、朝鲜、西亚、南亚以及非洲的埃及。1405-1432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所载物品相当一部分是瓷器。1602-1682年间,荷兰公司商船共运销瓷器1200万件,其中中国瓷器占98.3%,达1010万件。在1684年到1791年间,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华瓷的进口,约有2.15亿件华瓷被运到英国。今天“德国制造”四个字是品质优良的代名词,然而,一百多年英国人给德国产品扣上的帽子却是“厚颜无耻”。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为追求强国梦,大量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不正当手法,不断山寨英、法、美等国的产品,低价销售冲击市场。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 “德国制造”字样,以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知耻而后勇的德国人因此制定了质量强国的战略,几代人执着的“工匠精神”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德国制造”。日本早期出口的产品以质量低劣著称,一方面是技工技术还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刻意偷工减料,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日系汽车的传奇般的翻身之路是“日本制造”异军突起的缩影。虽然说日系车的火爆有偶然因素,但就像其他“日本制造”在国际上的翻身一样,根本动力在于日本对科技的大量投入。日本的科技投入常年仅次于美国,大幅领先于排在后面的国家,并且日本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以及科技工作者占人口比例都常年位列全球首位。不仅日本政府科研投入大,日本的普通企业也很重视技术开发。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势在必行,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工匠精神”的提出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了清晰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转型升级不仅意味着产品要与时俱进、更新换代,也包括对产品设计和质量的精益求精,但也有相当多的产品,并非没有市场,而是因为质量不高、老旧低劣而被市场抛弃。比如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造成民众对国产奶粉行业的普遍不信任,纷纷通过海外代购美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奶粉。有人说,连本国国民都不敢食用国产奶粉简直是民族的耻辱。再如,近年来国人到日本疯抢的马桶盖,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日本企业委托中国工厂代工生产,我们国内反而缺乏过硬的自主品牌和精良的设计。中国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高科技向传统产业、尤其是支柱性的制造业扩散转移,加快提升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升至约13.4%,比2014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1-11月,我国出口比美国多6672亿美元,继续保持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但是在许多国家的市场上,我们大量的产品往往居于价值链低端,甚至是“地摊货”。当前中国产品在世界的信誉比起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使用中国货图的就是便宜,是相当多消费者的心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陆游诗中表达的不仅是诗歌创作的意境,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极好诠释。美国当代著名发明家迪恩·卡门说:“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重,正因为中国的产品独具匠心的精美,这种精美源自于追求极致完满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职业操守上,这种职业操守,主要不是靠法律或制度限定,而是来源于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道德的力量”。德国近乎刻板的严谨认真,使产品质量丝毫不差;日本视质量为生命的强烈自尊,将产品好坏与个人荣辱联系在一起;瑞士人以忠诚和专注闻名,其银行业、钟表业在全球独占鳌头。这些国家正是得益于国民性格中的优秀因子,从而塑造了本国制造业和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并且因为产品的质量赢得了世界对其国家的刮目相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性、智慧与优良品质,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独特优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源,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结合给定资料,分析“工匠精神”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20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联系实际,字数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7年上海市公考《申论》真题(B类)

审题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信息:一、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二、作答任务是分析“工匠精神”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三、注意联系实际,同时篇幅不超过300字。
通过整体阅读可知,涉及到“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为材料6至材料9,因此,需重点阅读并梳理。本题要求分析“工匠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型的分析题。答题过程中,应当先用一句话阐述二者的关系,即一脉相承——再联系实际并分条剖析——最后再用一句话总结收束即可。
(1)材料9的最后一句话“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源,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精准概括了“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所以在答题过程中,“一脉相承”这四个字可作为二者关系的总述。(2)材料7中指出“‘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工匠精神’也曾造就我们民族的百业兴旺、繁荣空前”,并通过茶叶、丝绸和瓷器等说明工匠精神所制造的产品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造就了民族兴旺和繁荣,这可作为答题的第一要点。(3)材料8中指出“‘工匠精神’的提出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了清晰指引”“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等可加以提炼,将工匠精神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制造强国的转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等,作为答题的第二要点。(4)材料9中指出“‘工匠精神’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职业操守上”,将工匠精神上升到民族的职业操守,进而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层面,“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性、智慧与优良品质”,可将这一部分内容整合浓缩,作为答题的第三个要点。
阅读材料并细致解读,以总——分——总的答题思路梳理“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明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66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