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中国”是怎样发生形成的呢?“推拉理论”对人口流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推拉

免费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流动的中国”是怎样发生形成的呢?“推拉理论”对人口流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推拉理论”首先由巴格内(D.J.Bagne)提出,他认为,人口流动的目的是改善生活条件。流入地的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条件的因素成为促使人口流动的拉力,而流出地不利的生活条件就是推力,人口流动就由这两股力量前拉后推所决定。之后,李(E.S.Lee)在《移民人口学之理论》一文中,对“推拉理论”进行了发展,他在巴格内理论的基础上又补充了第三个因素——中间障碍因素,认为人口流动是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坚持了几十年的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逐步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替代,农民摆脱了集体劳动的禁锢,成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自由劳动者。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可以在城镇落户,由此开启了农村人口流动的闸门,人口流动数量迅速高涨。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快了户籍制度改革,国家逐渐允许农民在中小城市里定居。同时,国家出台了多项户籍改革办法,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地方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户籍制度改革的新政策,如“蓝印户口”,取消“农转非”指标,对高质量的人才流动采取放宽政策等。进入21世纪,国家又逐步取消一些针对流动人口的不合理制度,如收费制度、遣送制度等,并不断推动与之配套的保障、住房、教育等政策的改革。这些制度性改革,不但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体制保障,而且降低了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和寻找工作的成本与风险。我国虽然实施了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仍高达1300万。而农村土地资源有限,不会随人口的增长而增多。相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耕地还将继续减少。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96年至2003年的七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已由19.5亿亩减少到18.5亿亩,七年减少了一亿亩,平均每年约减少1429万亩。这样一来,便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以江苏省为例,全省人均耕地已不足0.9亩,全省4000多万劳动力一年中约有一半时间空闲。据统计,中国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3亿,人地紧张关系十分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生产,轻流通,轻服务”的发展模式不再适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与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迅速。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以上海为例,随着长三角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特别是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大量境内外资本涌入上海,促进了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由此形成巨大的劳动力市场。而上海自1964年起在全国率先实行计划生育,70年代末又率先实行一孩化政策,使上海成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城市。人口普查数据表明,1982—1990 年期间,上海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从 66.16%下降到63.19%。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劳动力适龄人口增加了291.20万,增长34.12%,达到1143.32万,占总人口的比重增至69.17%。基于上海户籍人口负增长的背景,适龄劳动力人口增量的形成主要来自于流动人口的补充,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看,风险较高的建筑业、收入较低的制造业、住宿条件较差的餐饮业、工作时间较长的批发零售业等低级劳动力市场,本地劳动人口不愿进入,需要由外来劳动力来承担。城乡收入差距从1994年开始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标并无完全可比性。前者往往由于一些不计作收入的如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待遇而使数据被低估;而后者则往往由于一些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也被作价计入了纯收入而使数量被高估,如果将两者调整到完全可比状,则差距会更大。据专家测算,若按可支配收入计算,城乡差距约为3∶1,若只考虑货币收入,差距扩大为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5~6∶1。清华大学李强教授的一项调查显示,90.1%的农民进城务工后年收入比在家乡时有了明显上升,平均比进城前多收入8738.3元。其中,约20%的人高出10000元以上,52.4%的人高出5000元及以上。安徽肥西县的一位农民曾和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他家种一季稻花去种子费420元,复泥肥750元,尿素450元,收割费900元,旋耕费900元,人工费1125元,水费1275元,农药费2250元,转包费2370元,共支出10440元;一季稻收获粮食7500公斤,按每50公斤100元计算,共收入15000元,刨去成本后,净收入约4500元。以一年两季计算,种地年总收入为9120元。而他在西安读大学的儿子一年学费与生活费支出就要15000元,缺口十分明显,关于农民工外出打工原因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务农挣钱太少”“挣钱补贴家用”“挣钱盖房成亲”等与经济相关的选项所占比重之和高达61.8%,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选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农村工业化战略与小城镇建设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大量的乡办、村办企业依凭“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迅速崛起,并一度占据了工业发展的“半壁江山”,为农业人口进入非农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粗放经营的乡镇企业不仅原有的经营优势减退,也开始遭遇到资金短缺、管理落后和市场约束增强等挑战和冲击。乡镇企业除少数成功转型外,大部分无力维持并逐渐破产消失,原来被乡镇企业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被释放出来。同时,由于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的程度。有学者指出,劳动力流出最多的往往是当地非农产业并不发达的地区,而非农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农村劳动力往往更趋向于就地转移。与农村相比,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平整的道路,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设施,以及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生活环境。同时,资本高度聚集的城市,提供了比农村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工作条件,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工作,也能及时地接受到现代思想与观念的熏陶和感染,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丰富社会关系,扩大生活圈子。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机会,对那些比较年轻、文化水平较高且不安于现状,有较高追求的农村劳动者来说,尤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依据给定材料1、2,运用“推拉理论”,分析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20分)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字数不超过4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3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江西卷)

本答案较为全面的将材料 2、3中“推拉理论”解释清楚,根据材料中的表达将人口流动原因找出哎,并对同类表达做出了分类措施,内容要点全面准确,未有过多引申表述,完全符合书面的书写表述方式,形式简明条理,方便阅卷,是高分表达。

试题解析:



(1)本题作答任务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解释“推拉理论” 的意思,二是阐述原因。

(2)在阐述现实条件方面,一定要要结合材料的现实案例。

(3)此类题型为语句阐释题+原因分析,要解释清楚词句的表层含义,还要揭示词语所传达的深刻原因,最重要的是结合材料对这个原因深层进行论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63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