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卧床的老伴5年了,从没发生的意外发生了,凌晨

资格题库2022-08-02  48

问题 据报道,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卧床的老伴5年了,从没发生的意外发生了,凌晨两点多,老伴突然从床上掉到地上,她一个人折腾了20多分钟,还是不能把老伴抱回床上,女儿远在他乡,亲朋都在熟睡,打开手机通讯录,不知道该打给谁……刚强了一辈子的朱阿姨抱着老伴哭了。“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这一幕正是眼下无数空巢老人的生活缩影。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母,也许就是我们的将来。空巢老人一般是指没有子女照顾、独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存在三种情形: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居住的老人;三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而独守空巢的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影响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的处境越来越引人关注。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截至2016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已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1%,已远超联合国制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近年来,类似“空巢老人离世无人知”,空巢之痛的新闻频现。朱阿姨的无助,引发了很多人的感慨。不少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肖子杏:社会养老机构尽快完善,并做好服务,才能免除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罐头:谁不想陪在父母身边呢,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没有办法啊。@太阳: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长大,你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极简: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不想拖累子女。@时间的袖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钱啥时候也挣不完,有时间多陪陪父母。由羊城晚报智慧信息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数据新闻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联合推出的第11期大数据调研报告,聚焦“养老”话题,以关注当下老年人群的养老方式、挖掘其真正的养老需求和养老意愿的舆情现状,力图呈现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养老现实图景。报告称,中国老年人口现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老龄化速度较快,西部边缘地区老龄化速度较慢;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乡村老龄化速度较慢。二是高龄化趋势明显。报告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为时间段,选取了微博、博客、论坛、平媒、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数据,研究养老关键词频数,监测舆情动向,洞察老年人群特征,结果,“养老金调整”“医疗保险”“退休”等关键词居核心位置,且关注频数较高。报告引用2016年养老网在对全国老年用户及其周边人群提供的近1400万次的养老机构查询服务以及57781名老人一对一电话服务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全国主要城市养老机构平均收费情况。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平均收费最高,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石家庄、南宁、长春、哈尔滨平均收费最低,处于1000元的水平左右;其他城市收费情况相差不大。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的养老机构超八成老人表示不喜欢。老人们主要担心的是养老环境和服务水平。大数据报告撰写小组通过研究有关养老机构的学术文章、报告和已有的社会调查发现,公众对养老机构的负面印象为:饮食卫生差、服务差、环境差、安全隐患、收费高、设施配备单一、“一床难求”、远离家人、虐待、孤独、医疗水平低。83岁的隗老人,如今独自住在一个相当破败的院子里,老人有1个儿子和3个女儿,但很少有人来看望。每每提到儿女,老人总是默默擦着眼泪。68岁的李老人如今已瘫痪在床十多年了,老人一生坎坷,女儿和老伴都离她而去。十多年来,一直是儿媳妇在旁照料。老人的邻居指了指旁边的儿媳妇,说:“这是我们全镇最好的儿媳妇,堪称楷模,从没让老人受过一天委屈。”因为子女不同对待,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截然不同,让我们不禁反思,如何给老人一个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张大爷说,自己有3个孩子,都在本地工作,离家不算太远,但是工作非常忙,很少回来看他。“有时候小半年都看不着人,也不知道究竟在做些什么,我自己有退休金,不缺钱花,只是想让他们经常回家陪陪我。”自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之中,距今已有5年的时间,可是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将“尽孝”入法,各个地方纷纷出台配套的地方条例进行强化。据悉,《R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履行探望的义务。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这一生效判决,相关信息将会归入信用平台,对当事人的买房、贷款等经济活动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张大爷说:“我不会去告他们的,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只是想让他们回家而已,如果他们实在忙,也只能算了。”缺乏子女关怀,孤独、寂寞似乎已成了空巢老人难言的心病。80岁的陈爷爷说,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与女儿每年回来一次,每次待不了几天,“儿女一走,心就空了,就犯了心病。”“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长期关注空巢老人的W市心理协会会长说,根据他多年来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的观察: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就空巢老人的需求话题,几乎所有空巢老人均表示,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而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一家体检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大部分空巢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据悉,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许多空巢老人表示希望医疗机构能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2017年9月23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养老金融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超过七成(71.1%)的调查对象的养老资产储备在50万元以内。还有4.5%的被调查对象尚未进行任何的养老资产储备。从年龄上看,尚未进行任何养老储备的人群中有近八成(77.8%)的人在39岁以下,有50.7%的人在29岁以下。同时,也有接近18%的未做任何储备的人年龄在40~59岁,这部分人群相对临近退休,未来老年生活可能面临较大挑战。除专门养老资产储备之外,房产等固定资产也是养老储备的重要来源渠道。调查数据显示,目前72.3%的调查对象拥有1套或1套以上的房产。随着年龄的增加,调查对象拥有房产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超过八成的50岁及以上人群拥有房产,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中83.5%的拥有房产,50.5%的拥有1套房产,33%的拥有2套及以上的房产。数据显示,目前有40%的调查对象表示未来愿意在养老院养老。从人群特征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愿意选择养老院养老的意愿呈现倒“U”形的趋势,年轻的人群选择未来到养老院养老的意愿不太强烈,中年群体(40~49岁)由于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养老院养老的意愿更加强烈,而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选择养老院养老的意愿有所下降。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意愿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收入方面,总体上呈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被调查对象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意愿呈现上升的趋势。从未来选择养老院养老的支付意愿来看,目前有近一半(47.4%)的调查对象愿意支付的养老院费用在每月2000元以内,其中18.4%的调查对象仅愿意支付每月1000元以内的费用,23.5%的调查对象愿意支付每月2001~3000元的费用,仅有29.1%的调查对象愿意支付每月3000元以上的养老院费用。对于目前60岁及以上的人群来说,不同养老金待遇水平决定着其养老院养老支付意愿的差异。数据显示,养老金待遇水平越低,老年人养老院养老的支付意愿越低,而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老年人养老院养老的支付意愿越高。“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这句温情的告白在重阳节刷爆了朋友圈。不少年轻人都在这天表达了对父母长辈的爱意,很多子女给父母网购了礼品,也有人用手机为长辈预约了上门理疗服务。然而年轻人热闹的背后,老年人群体却逐渐感到与互联网时代“脱节”。一家快餐店内,61岁的王阿姨望着花花绿绿的招牌陷入了沉思,招牌上的图案和文字在这一刻映射到她脑海中却变成了空白。点餐服务员一声召唤,王阿姨像是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但即刻又语塞。“从来没有这么尴尬过,不知道该和服务员说什么,有一种不该进来的感觉。”63岁的张大伯第一次自己乘坐地铁,站在地铁自动售票机旁,他愣神了,不知道该如何点击屏幕,不知道该往哪里放钱,更不知道车票怎样才能拿到手。“望着屏幕,上面的字都认识,但就是不敢轻易动手操作。”年轻人经常说,你按照流程一步步操作,按照提示一步步进行,怎么可能坐不上地铁呢?但正是这些年轻人看似容易的操作,成了老年人最现实的困难。张大伯坦言:“坐地铁和坐公交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一个可以根据街景判断位置,一个只能靠语音、文字提示获取信息。坐地铁挺怕的,害怕自己在地下迷了路。”70岁的董大爷将排队领养老金视为一种乐趣,每月到这个日子,去银行排队像是生活里的一种期待、一个盼头。“一边排队一边聊天,站累了就坐在马扎上歇会儿,挺好。”董大爷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对于自动取款机,董大爷从未使用过,因为他从心里不放心,“屏幕字太小,按键也不大,我看不清。万一被吞卡了怎么办?比起机器,我还是信赖柜台里的工作人员。”董大爷如是说。几个日常生活中再平淡不过的镜头,汇集到一起,就有着不同寻常的味道。我们发现:老人似乎并不在乎这个科技时代创造了多少便捷的生活服务,年轻人轻而易举能够办到的事情,在老人面前却成了困难。是时代发展太快把他们落下了?还是他们追赶时代的脚步停下了呢?这两天,一想到找养老院的问题,75岁的刘奶奶就不由地眉头紧皱。刘奶奶的老伴六七年前患有脑血栓,再加上腿疾生活不能自理。“以前我还跳舞唱歌,现在全职照顾老伴。我现在年纪大了,去年还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独自照顾老伴显得力不从心。”刘奶奶说,平日里女儿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近段时间,经过综合考虑,刘奶奶决定和老伴选择一家养老院安享晚年。可打听来打听去,刘奶奶“犯难了”,“我想找一家公立养老院,可打电话一问,公立养老院很少,床位都满了,排队排到了100多号。找私立的,像我这种生活能自理的要2000元左右,老伴这种失能的要3500元左右。我和老伴的退休金一个月才5000多元,还不够支付养老费,这要是再遇到大病怎么办?”“我应该如何养老?”这是许多老人要考虑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这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养老方略。然而,一些对机构养老有需求的老人却遇到了一些困扰。Y市老年公寓是该市唯一一所市级公办养老院。“小型医院”级别的医疗保障,三星级老年公寓设计标准,让这所老年公寓跻身全国中高档养老院行列,“我院目前有床位600多张,不过都已经住满了。”该公寓相关人士介绍说。然而,位于一家城乡结合部的养老机构负责人却表示,由于该机构地理位置较偏,再加上周边还有四五家养老院恶性竞争,导致入住率不高,“我们入住率有百分之七八十,有的还不足50%。”位于桥西区的一家养老机构成立1年多了,入住率不足三分之一。“根据老人身体情况,自理最低1760元,全护最高3050元,老人能不能穿脱衣服,需要不需要有人帮着洗澡、洗脚,能不能独立吃饭,收费都是不一样的。”一家民办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说。对此,Y市民政局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公办养老机构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为主外,民办养老院则实行市场定价。“办养老机构一要有闲钱,二要有爱心。”这句话虽略带调侃,但已成业内人士的共识,那就是办养老机构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微利甚至赔钱,资金问题和土地问题一直是制约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基本上都有微利,民办、个人出资租房的养老机构则有一些“举步维艰”。养老机构的经营场所最好有独立小院,附近有医院,交通便利以方便老人就医,可实际上这样合适的经营场所很难寻,“要么租金太贵,要么不能尽善尽美。”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说,据他了解,如果是租赁场地经营的话,一家养老机构每月租赁费至少数万元,“前期都要投入,想要有盈利,差不多要5年时间。”结合给定资料1至6,联系实际,分析概括当前我国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20分)要求:分析透彻,概括全面,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7年新疆兵团公考《申论》真题

本题是典型的归纳概括题,作答对象是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在材料中寻找消极性表述即可。

根据材料1-6,可以归纳出五个层面。

将整理出来的问题合并,可以将其合并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问题,二是身体问题,三是金钱方面的问题,四是被边缘化的问题,五是机构面临的问题。



知识拓展:本题找寻问题词,需要到材料中找寻消极性表述,1)带有否定前缀的:不、未、没…;2)带有负面消极色彩:尴尬、缺失、瓶颈等带有负面消极评价色彩的词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6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