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文字内容的光怪陆离、图片的鲜艳夺目、标志的新奇诱人,都会使网络用户目不暇接

资格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网络上文字内容的光怪陆离、图片的鲜艳夺目、标志的新奇诱人,都会使网络用户目不暇接,难以自拔。作家王蒙将触屏时代的到来称为“心智灾难”。在他看来,触屏和电视一样,提供了一些文化含量可疑的声像信息,让人们再度被科技征服。电脑与鼠标、触屏和智能手机先后冲进生活、杀入头脑,它们“提供了最全面的服务与引领,也许还有劫持”。如多伦多大学学者纳尔逊·塔尔所说:“今天,电子技术将人脑加速到一个异乎寻常的速度,而人的肉体却原地不动,这样形成的鸿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强大的诱惑力面前,人们不知不觉地在网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感知了一些不该感知或不宜过多感知的内容,忽视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网络用户被诱发生理和心理疾病,导致异化倾向的概率是非常高的。2015年7月29日,一场EXO跟TFboys的粉丝在网上的骂战引发了极高的关注。起因是由于一则TFboys小学生粉丝所录制的视频指责EXO,引发了EXO和TFboys双方粉丝在网上互掐。仅仅几分钟的视频,在24小时内微博浏览量飙升3300万,瞬间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对此,心理专家说:“现在的孩子自降生下来就生活在网络环境之中,网络中各种各样的讯息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孩子会为自己制定角色,作为某个明星的粉丝,就是一种角色意识。角色一旦不被认知,加上网络的污秽之气,孩子不自觉地就会模仿,特别是骂人用语,这其实就是网络暴力的行为,它伤害孩子的心灵,激发愤怒,从而做出过激行为。”网络制造了源于但又远于生活的虚拟情景空间,上网者被赋予了独特的角色,能够满足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各种欲望,久而久之,就导致了现实伦理与网络伦理的错位。现实世界中的普通人张三,在网络游戏中可以是受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身边美女环绕,众将惟其马首是瞻。2016年6月28日上午,某省公安厅召开“飓风10号”专案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期成功打掉“传销式”网络交友诈骗案的情况。该团伙的诈骗手段是利用QQ、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从网络上下载面容姣好的女性图片作为头像,以交男朋友的形式,通过微信红包和银行转账等方式骗取受害人的金钱。“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条一狗。”网络的隐匿性使人们可以随意注册身份,编造个人所期望的身份资料,使人们可以体验其自由选择的各种社会角色,达成各种交际目的,甚至包括经济诈骗、感情欺骗等。这是网络导致网民社会角色异化的典型案例。通过网络,网民可以实现性别异化(男人可以用女人的思维、情感、表达方式在网上交友,反之亦然)、年龄异化(老人可以用年轻人的口气、情调、交流方式在网上交友,反之亦然)、身份异化(上网者可以随意编造自己的职业、学历、经历、婚姻状况等等,以各种身份出现在网上交际场合,赢得对方的好感以至迷恋)。某澳洲女留学生被害一事引发国内舆论关注,但在网上却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部分网络留言内容低俗甚至污秽。毋庸讳言,不管什么事,只要捅到网上了,部分“盖楼”的网络从来不怕事大,也不怕措词有多尖刻,说话有多脏,凡能让网友觉得“痛快”的,只要能说出口的,一律不含糊,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都倒了出来。仔细分析,网民在网上无论是对事实的关注度还是对黑子、粉丝或偶像的态度上,都要比现实生活中高,比现实生活中顾忌少,所以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可控性更弱。这些特性对现有的舆论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为网民在网络上显示的往往是不同于生活的一面。这一面既有可能来源于伪装,也可能是来自于对人性放纵一面的回归。因此现有的道德体系在网络世界上逐渐被瓦解。例如,生活中绝大部分场合,我们对人身攻击是持坚决抵触的情绪,而在网民文化中却可能成为一种最为熟悉且亲切的问候方式。在这个人人都脱下假面的世界,因对虚拟的轻蔑与放松,原来一本正经的道德体系便不再适用。彼此互不认识的情况下,包袱一旦放下,侵犯与伦理的错位就有可能会发生。“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一小时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这是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给出的数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阅读的时长每年增长近10%,是纸质书籍及的近4倍。碎片化阅读,对传统阅读方式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著名学者许纪霖也在微博上直言碎片化阅读的后果是“毁三观”,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的一整套观念、一整套理解,而今天由于知识的碎片化、资讯的零碎化,不少年轻人是通过各种破碎的知识和资讯,‘拼凑’起自己其实没有世界观的‘三观’,他们的表达方式也是破碎的。”碎片化阅读很轻松,有一度他自己也沉迷于刷微博,“我发现自己没有了读书的时间,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快餐’,90%的内容看完就忘,为了记住10%的东西,浪费了90%的时间,这让我产生了恐惧感。”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麦家则以自己跟孩子的聊天为例说明自己的担忧,“有时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某些用词、观点简单粗暴,绝对不是从我推荐的书中看来的,那只能是从网络阅读中带来的,可他在网上到底都得到了些什么,我无从知晓。”毋庸置疑,碎片信息影响了我们的伦理取向。当我们吸收他人各式各样的想法时,他们即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同样,我们也成为他们的一部分。充斥各种声音的多元文化社会,使人们沉浸于不一致与风马牛不相及的自我言语中,有学者指出:“年轻人不阅读名著、不动笔、不进行思考性的阅读,思维模式就会渐渐浅表化,这很危险,长此以往我们会被技术手段绑架。根据给定资料1-2,从网络特点的角度分析给出当前网络伦理失范的成因。(20分)要求:(1)紧扣资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2)不超过25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7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黑龙江B卷:公检法)

1.审题:本题题型为概括题,比较简单所以直接通过材料3和4找到原因即可。

2.作答内容说明:根据对于材料的理解找到网络伦理失范的原因罗列即可。

3.作答要求说明:条理清晰就是要言简意赅罗列要点,全面准确尽可能的覆盖关键词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61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