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19

资格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也要走两个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于是,由公社牵头,村里组成施工队,在黄大发指挥下,开始修建“红旗大沟”,打通隧道建成沟渠,引来大山背后的螺丝河水。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只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水渠后来被废弃。但黄大发并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1992年底,修渠工程终于立项。第二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着大雪开工。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年近六旬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悬崖测量。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他承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第一次满满当当地流进草王坝村。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多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条件,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称黄大发为“当代愚公”。走近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远远就能看到在该村花果山的最高峰矗立着一座9.9米高的“干”字碑,这是大梨树村的标志性建筑。大梨树村老书记毛丰美曾说:“9.9米高意思是要‘久干’,富了也不能忘了干。”这就是毛丰美提出的“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干”字精神。40年前,大梨树是辽东山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干就有希望,不干就没有出路!幸福不会从天降,只有甩开膀子加油干!”在老书记毛丰美的带领下,大梨树人凭借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硬是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现实。开发荒山修造梯田、建设万亩果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推动农工商贸齐头并进……毛丰美领着大梨树村人“干”出了一片新天地,走上了富裕路,大梨树村一跃成为“辽东第一村”“全国文明村”。毛丰美没日没夜地干,硬是把一个穷山村“干”成了富裕村。村里经济发展好、村民生活好,上级领导都看在眼里,要提拔毛丰美当乡长,他拒绝了。后来又要选他当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离不开大梨树村的毛丰美还是婉言拒绝了。毛丰美主动放弃提拔的机会,甘愿和乡亲们一道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过日子,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梨树人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一产上求“新”、二产上做“深”、三产上提“质”,打造以旅游为核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推动新一轮富民强村的进程。毛丰美的儿子毛正新说:“‘干’字精神融入父亲的一生。我四岁时,父亲正带领大梨树村村民创业,披星戴月地干、日复一日地干。家对于他是陌生的,也是亲切的;我对于他是陌生的,也是亲切的。我小的时候贪睡,很难跟父亲见面,我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李保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南林学院农学博士。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椅子还没有坐热,他就响应学校号召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他30多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以大山为家,以百姓为友,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尽职尽责地为山区百姓服务,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把毕生心血奉献给了太行山脉。因为常年奔波,生活没有规律,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李保国先后患上了重度糖尿病和重度疲劳性冠心病。平日里,李保国开车往返奔波,他的妻子郭素萍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替他接电话、打电话,到基地,把药准备好,看着他吃下去。“我阻拦不了他继续拼命,只能跟在他的身边照顾他。出门我一般都带够一周的药量,有时候事儿连成串儿,超过一周了,就得回保定取,然后坐火车再赶回去。”回忆往事,郭素萍说。“在家多休息吧!别这么拼命了!”周边的人也纷纷劝李保国。郭素萍也劝,总是催他上医院,可他却说:“人活着时要有事干,没事干,不就精神空虚吗?你不知道我在底下跑着有多享受。”熟悉李保国的人都知道,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通讯录里超过三分之一的号码是普通农民的。无论何时何地,哪位素不相识的农民打来电话,他都会耐心地接听解答。“井陉核桃”“曲阳核桃”“平山苹果”……在李保国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奇怪的名字。“这些都是农民打来的电话,实在听不清他们姓名,就这么先记下来。不管认识不认识、果园规模大小,只要咨询到李保国头上,他就没有糊弄过,都是真心实意地帮着解答、帮着管理。”郭素萍说。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35年,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致富专家;他攻坚克难,用科技的力量让穷沟变富,让荒山变绿;他把家搬到了大山里,为拿下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矢志不渝,久久为功;他置小家于不顾,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无私无悔地奉献在扶贫攻坚的前线,直到2016年4月10日凌晨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努力奋斗。概括资料1、2、3中典型人物的特点。(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5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9年辽宁省公考《申论》真题

本答案既对典型人物的突出特征进行了总结,也通过每个人所做的事情阐述了具体的特点。人物突出特征严格依据材料提炼,做到了要点准确;具体特点解释结合人物所做事迹进行概括,做到了要点全面;字数控制在250字以内,尽量用短词短句表述,做到了语言简洁。

试题解析:

(1)本题作答的关键点在于找到材料1、2、3中的典型人物身上最突出的精神特征。

(2)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概括,即要重点通过这些人所做的事情概括提炼出其身上具有的品质与精神。

(3)本题难点在于透过人物所做的事迹提炼出精神,作答技巧是除了摘抄材料中表述品质的关键词外,透过事迹概括品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59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