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西红柿挂满架秧,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尽管已是深秋,但记者在河北枣强县八里庄村

练习题库2022-08-02  15

问题 黄瓜、西红柿挂满架秧,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尽管已是深秋,但记者在河北枣强县八里庄村4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看到,这里依然绿意盎然。“整个温室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水肥一体化,自动调温控湿,全都是我一个人管理。”在这里打工的董秀爽说话爽朗利落。董秀爽高兴地邀请记者到她家里看看。一路上,董秀爽讲起了村里和她家这几年的变化。“矮土房、污水坑,一到晚上就拉灯……”过去种地靠天收,根本赚不到钱。到2013年,村里还是贫困村,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2014年,县里实施新型社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同步建设,八里庄村是第一批先行者。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河北贵和集团张全贵董事长,决心要改变村里的面貌。2014年,该集团流转了村里全部耕地,建设了农业产业园区。土地流转后,村民腾出了手,青壮劳力多数去了工厂,妇女和年纪大的到农业园区打工。50多岁的董秀爽来到园区当了一名农业工人,“俺在这里光打工一年就收入2万多元,丈夫是园区里的仓储工。两个人的工资和土地流转的收入每年有10多万元。”这让她高兴不已。如今和她一样在园区打工的村民就有60多人。沿着宽敞的街道走进八里庄新村社区,只见排排别墅整齐划一,街道清洁,绿树成荫。跟随董秀爽来到她家的别墅,两栋各223平方米的三层别墅并排着,青砖灰瓦白底,门楣两边两个硕大的红色中国结,衬托着喜庆气氛。“这是俺老公公,他们几个上年纪的负责新村社区的卫生”,董秀爽向记者介绍着正在路边收拾垃圾箱的一位老人,“如今咱村里也有专职的保洁啦”。“这是俺的上岗培训证,这是我丈夫的技工证”,董秀爽向记者展示着一大摞红红绿绿的证件,“还有俺们土地入股的分红证”。她和丈夫在产业园区打工,孩子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学农机操作,一家人各忙各的,生活很充实。“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自己从小在这里长大,虽说以前的日子苦,可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现在农村变啦,俺们农民也不是以前那个活法啦。你们下次来的时候,变化会更大,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董秀爽脸上洋溢着笑容说。石家庄市栾城区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军海,为我们讲述了他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获得感,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到发生在河北农村的喜人变化。“这是玉米深松全层施肥精播机,它集机械深松、多层施肥、免耕播种等多道工序于一身,种植的玉米长势旺、抗倒伏、产量高。”赵军海在2013年就购买了这种先进的农业机械,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让种地更有干头。赵军海就是东牛村人。农中毕业后,有幸被中科院栾城某试验站聘为果树技术员,成了一名合同工。“我的青春年华还是应该和土地在一起。”2000年4月,掌握了一定农业生产技术的赵军海回到东牛村,重新成为农民。“这些年,我们的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等问题,在农村实现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赵军海说,现在的农民,仅仅懂得“粪大水勤”等传统农业种植知识已经不行了,要从种地的辛苦中解放出来,农民必须懂技术、善经营,把种地当成一种职业,而不只是谋生的手段。目前,东牛村绝大多数农田被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另外两个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半托管等方式经营。通过农业合作社,农民们开展了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组建了农机服务队,建立了病虫草统防统治服务网络,还进行了粮食储存加工服务。在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乡们,浇地不拿锨、喷药不进田、种地不跟耧,基本做到了和城里人一样按时上下班,轻轻松松挣钱。村民杨建国将8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每年仅流转费就有1.12万元,加上在合作社上班所得工资2.16万元,他每年能收入3万多元,比之前增收2万多元。“跟着老赵干错不了。”栾城镇聂家庄村种植大户梁玉强对赵军海竖起了大拇指,“种普通小麦,每亩毛收入1000元。2016年接到合作社订单,改种紫优5号彩麦。2017年麦收时彩麦品质好产量高,每公斤4.5元的收购高价使每亩地的收入达2700元。”目前,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辐射栾城区5个乡镇26个自然村,覆盖47个合作社、种植大户,涉及农户3000余家,经营耕地1.3万余亩,建有2个种植基地和1个育种基地,每年带动农户增收585万余元。赵军海不仅带领广大社员在土地上掘金,还将大量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和再就业机会。为了让农业更有奔头,合作社还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记者采访期间,赵军海的手机不时响起,大多是订货的电话。赵军海说,合作社正在拓宽销售渠道,准备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将社员生产的绿色农产品销得更远、更好,寻求更大的发展。下一步,合作社继续走一二三产业融合之路,以紫优5号全麦面粉深加工为主线,带动小米、大豆等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与农业体验观光旅游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从土里刨出更多“金子”。2019年4月的一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现挂职大名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吴平来到了当年“河北大包干第一村”——万北村调研。此前,吴平已经转遍了大名的20个乡镇,400多个村庄。经过近两年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占地近200亩的万北村,如今有了粉刷一新的墙壁,精心整治的坑塘,点缀着健身器材的小广场,还新修了一条宽阔油亮的柏油路。但行走其间,不时可见上锁的宅院和坍塌的老屋,街道上只有几位老人坐在街角的门墩上聊天。调研中,75岁的万北村党总支书记董可志不时地轻轻叹气:“在村里住的人越来越少了。”空心村是近年来很多村落的问题。在万北老村,空置宅基地已占80%左右,这使原本空阔的村庄显得更为冷清。除此之外,让老支书董可志难以释怀的,还有那些让万北村享受无上荣光的土地。“现在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如何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这是个问题。”老支书忧心忡忡。“未来农业发展的出路必须是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化、品牌化。以万北村为中心,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土地托管等形式,可以打造生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吴平说。“现在农村土地产出少,农民不愿种地,农村的发展慢了下来。”老支书的眼神又暗淡了一下。“情况正在好转。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0多年前,万北第一个实施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如今,实施规模化种植,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三产融合,期待万北再一次创造奇迹!”吴平对万北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村里召开的研讨会上,驻村干部老张说:“我们现在太缺人了,特别是缺少有现代意识、有眼光的新型农民。村里青壮年进了城很少回来,县里下派来的干部,住一段时间,很快就走了。还有,我们村很多人不敢出手,害怕失败,还在等靠要,身边没有看得见、学得来的成功例子,这些问题都需要着力解决。尤其需要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顶上来。”正在这里调研的省委党校郭教授说:“你说的这些是最关键的,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我们现在迫切需要方方面面的,像懂生产经营的、为农业服务的、会科学技术的人才,特别是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老张又说: “充分发挥青年人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激发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才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大学生村官小赵说:“我们还要多想办法留得住本地人才,也要引得来优秀人才。”郭教授继续说: “是的,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好日子是大家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指明了方向,农业一定能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一定能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一定能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想到这些,对于在新时代的希望田野上再来一次变革,大家激情澎湃,跃跃欲试。根据资料1、2、3,谈谈“新型职业农民”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20分)要求:(1)理解全面,分析透彻,条理清晰;(2)不超过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9年河北省公考《申论》真题(乡镇卷)

本答案从生产方式新、身份地位新、能力素质新、生活条件新、产品产业新五个方面概括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做到了条理清晰;并且对每一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论述,分析透彻、理解全面。且表述简洁,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试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单一要素的概括归纳题,作答任务是 概括“新型职业农民”的“新”特征,采分点来源集中在材料2、3、5内。但本题作答难点也比较明显,需要对案例性材料进行归纳概括,表述清楚这些点是如何体现“新”的,需要与传统农民对比。本题要求条理清晰,所以还要对找到的这些点进行分类概括。

知识拓展
这道题的作答对写好“新型职业农民”这类话题的文章具有很大帮助,每一个点展开,结合具体事例论述,都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比如,如何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从加强培训,提高其技能、素质方面谈,也可以从改进生产,引进设备,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方面谈;还可以从产业创新谈,研发新产品、拓宽市场等方面谈。

比如,谈新型职业农民令人羡慕的点时,可以从他们自身的知识技能谈,可以从他们的工作方式谈,可以从他们的生活待遇方面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59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