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750项,其中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50项,初步

练习题库2022-08-02  30

问题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750项,其中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50项,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地方标准体系。全市累计投入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1.5亿元,推动企业作为主体,积极主导或参与技术标准创制。围绕新兴产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标准,为全球互联互通做出贡献。2019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已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23项,为支撑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保障安全运行、服务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布《电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等地方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国内最严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开展了一批重点领域标准专项工程,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耗限额》《数据中心能效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等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专项标准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居家养老服务规范》《食品冷链宅配服务规范》《京津冀旅游直通车服务规范》等服务标准,有力促进了服务业提质增效,增强百姓获得感。标准化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某专家指出,要发挥好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以首善标准加快首都转型发展,全力推进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建设。2019年5月15日,一场雷阵雨降临京城,洗刷了多日的雾霾和高温天气,家住北京市T区Z社区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尽管这场阵雨来势汹汹,但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小区内并未出现积水。“2016年4月北京市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位于两河片区内,其中的建成区域主要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小区。对小区的改造,是希望通过系统的海绵城市工程体系建设,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T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对于小区的建设成果如数家珍。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所有的工程改造都有一套“标准”,它就是T区正在推行的《T区海绵城市评价导则》。在建设之初,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在国内尚属空白,但是标准化工作是高质量建设的根基。为此,T区相关部门先后奔赴外地进行调研,组织专家召开座谈会……经过各方的努力,最终有了《评价导则》和《技术导则》两项标准的出台和推广使用。目前,海绵城市试点已在T区多个小区、学校、主要道路开展,实施过程中均参照这两项标准建设。该负责人表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和引领,要积极推动首都标准化战略实施,让标准化工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标准化服务北京城市建设”。家住北京市D区的张先生是簋街美食的铁杆粉丝。近两年,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簋街上的餐厅在服务方面的可喜变化。“以前去吃饭,菜的味道虽然好,但餐厅的环境和服务却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在不一样了,从餐厅的环境到服务都上了一个档次,我更喜欢去簋街吃饭了。”张先生感受到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北京市地方标准《簋街地区餐饮服务质量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类似这样的变化,北京市D区还有很多。以某文化休闲街和某美食坊夜市等3个特色街为试点,分别制定了经营服务标准,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入驻商户经营行为和行业协会中介行为。以全国物业行业首个获得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的Y物业管理公司为示范,积极推进全区物业公司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带动物业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或行业,通过试点推行标准化工作,正是D区积极打造国家级城市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区的一个缩影。“虽然紧挨着老皇城,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D区的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示范区的确立,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天地,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加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推进公共事业发展进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很快,“2391”示范区核心建设工程规划正式出台——用两年时间,在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3个方面,重点建设9个示范项目,打造1个D区公共服务新品牌。为此,D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20个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还建立示范区建设工作信息通报机制,设立服务标准信息查询、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国家标准委、市质量监督管理部门、D区政府共同支撑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D区已形成了6个市政综合监管行业标准及配套技术、管理标准,并在全国同行业中推广应用。换乘不同公司的地铁线路,需要重新检票,这在日本东京等城市很常见。但在北京,无论换乘几次,只需要进出站各刷一次卡。能够实现这样的“无障碍换乘”,实现一夜之间完成票价调整,短短几个月实现全网扫二维码进出站……最大的“功臣”就是拥有自主研发技术的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从实现“一票通行”到扫二维码进出站,一台小小闸机背后却是历经十年的技术创新战。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以下简称“轨指中心”)接到一项艰巨任务——一次性开通8条线路的AFC系统,实现乘客在全网内“一票通行”。当时8条线路涉及的运营企业、集成商、设备厂家多达30多家,光组织协调就非易事,更别说统一规范、技术标准了。轨指中心牵头完成了一部50余万字、覆盖AFC系统软硬件的技术规范,涉及售检票等各个业务环节,在国内外首创了检测规范和系统技术指标体系。有了标准,还得确保各家企业执行到位,轨指中心又花了三年时间,建成国内第一个自动售检票系统检测中心。在这里,厂商从投标到安装、运营,必须将设备送来检测,任何产品有问题,都是可替代的,确保不受任何厂商的技术牵制。2015年起,北京地铁自主研发AFC系统标准化软件。当时北京地铁AFC系统有来自15个厂家的56款软件,涉及几十种不同的设备模块。研发团队针对所有在用的标准化模块,统一编写业务处理软件,逐一设计模块驱动接口。经过一年多集中攻关,全套AFC标准化系统终于研发成功,北京地铁终于不再“受制于人”。继建成地铁自动售检票(AFC)系统后,又建成覆盖全网AFC系统的监视中心,于2018年初投入使用,全网1.6万台售检票设备实现“智能感知”。正是因为引入标准化建设的理念,北京地铁拥有了不断提升服务的技术基础。从此,地铁服务从“站稳脚跟”步入“腾飞阶段”。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冬奥筹办工作的重要成果。为做好这项工作,北京冬奥组委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对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社会责任指南三个国际标准进行了系统整合,会同国内有关专家,编制了《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性管理体系手册》;通过集中培训、逐一对接、专项研讨等方式,最终形成了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这项体系创造了多个第一:北京冬奥组委是我国获得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的规模最大的组织;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把“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社会责任指南”三个国际标准整合为一体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是第一个覆盖奥运筹办全领域、全范围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北京冬奥组委的筹办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中国认证认可的服务领域取得新的扩展。近日,在河北Y医院治疗的73岁患者孙大爷高兴地说,一个月前他因病就诊,门诊中发现心脏监测指标有异常,初步检查后就直奔北京A医院,多亏有了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在Y医院完成的互认项目均未进行二次检查,节约了时间,切实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医。在Y医院医务部“病例”记录上,像孙大爷这样的受益患者还有很多。在河北Y医院,33项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检验项目列表赫然在目,“互认”检验结果的北京医院涉及多家三甲医院。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高三地医学检验工作标准化、同质化、科学化水平,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卫生部门自2016年起共同开展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截止2019年,三地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已达36个。现在,在纳入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411家医疗机构,患者只需要出具互认项目检验报告,就能直接作为诊疗的有效依据。纳入检验结果互认的36个检验项目是目前临床实验室最为常用、有质量标准、易于标准化且有一定地方互认工作基础的检验项目。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临床实验室质量和技术要达到同质化标准、检验结果具备可比性。此前,京津冀三地卫生部门成立了京津冀地区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专家委员会,指导各地开展人员培训、现场检查、结果监控、盲样检测等,并组织专家制定了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规范和工作指南。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还减轻了患者负担,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旅游标准化是《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自全国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北京已有多家单位分批次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北京某公园管理科副科长Z说,公园以前也有各种管理规范,但总的来说比较松散,旅游标准化建设使公园的管理体系化了。从长远发展来说,这其实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比如,公园内有许多商业经营单位,如何将这些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公园自营单位拉平?因为这些经营单位多是联营或外包的,公园对其控制力有限。旅游标准化建设要求扩大标准覆盖范围——这是评价试点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园把这些经营单位纳入了标准化工作中,使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北京H饭店管理者也深有体会。饭店副总经理说,标准化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简单是因为饭店原来就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复杂在于搭建标准化体系框架非常繁琐、艰巨。标准化就是将现有的规章制度系统化、体系化。比如,总机是饭店的窗口之一,以前总机接线员没有固定的应答标准,客人打来电话后,接线员回答的内容随意性很大。试点标准化工作后,饭店总机的应答都按标准进行,饭店平时也加强了培训,即使客人的问题比较复杂,员工也能应对自如。通过几年来的整体推进,北京各试点单位的旅游标准化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步内化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规范经营工作的自觉活动。通过标准的宣贯,许多试点单位的员工认识到,标准化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繁文缛节的公文,而是对日常工作流程的梳理和提升,每个员工都可以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进而提升对工作的理解,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根据给定材料1-7,概括近年来北京市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20分)要求:准确全面,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20年北京市公考《申论》真题(区级)(网友回忆版)

1.明确题型:“概括”二字凸显题目为典型归纳概括题,答案提取遵照“材料至上”原则,尊重材料原文原句。

2.注重细节:(1)确认对象:此题目为单一要素归纳概括类型,由概括对象为“北京市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突出强调做法,所以确认对象为标准化建设“对策”,其它要素可以省略。(2)明确范围:题干中指出“根据给定资料3-9”,属于明确限定长材料归纳概括题,故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字数把控,剔除无用项。

3.梳理材料:(1)材料3则以背景形式体现北京加强标准化建设,以数据凸显“投入加大”;(2)材料4-9以不同事例展开,主要为“制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打造国家级城市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区”、“研发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性管理体系”“京津冀医学检验标准化”和“旅游标准化”;为保证字数合理受限,将具体做法内容合并整理即可得出答案要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59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