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泛滥现象  【背景链接】      在一些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越来

考试题库2022-08-02  17

问题 挂牌泛滥现象 【背景链接】    在一些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越来越多的牌子悬挂在基层单位的墙上、门上,大大小小动辄几十块。不少群众反映,这些地方只负责挂牌,却没有为百姓提供相应服务。“牌子满墙”成为基层治理铲除不尽的“野草”。    挂牌过泛过滥现象在基层到底有多严重,从以下两个案例可见一斑。一是在湖北省荆州市某村,2018年5月村委会墙上的86块各类标识牌和制度框拆掉了,只保留村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建评星晋级等4块。另一个则是据江西省一名县级干部称,在其挂点联系的某社区,只有5个工作人员,却挂了29块牌子。    【提出观点】    虚头巴脑的牌子没必要再挂在基层单位的墙上,基层单位及工作人员只有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才能心无旁骛地高效做好各项本职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综合分析】    很多牌子的确有“上墙”的必要。    一是标识基层单位的性质与功能,方便办事群众“对号入座”,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    二是体现基层单位对部分关键工作的重视。    【问题隐患】    泛滥的挂牌绝非表面上所看到的“无伤大雅”甚至“皆大欢喜”,这种新的形式主义危害颇深。    首先,这会让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仅有5个工作人员的社区却挂了29块牌子,一块牌子就代表要负责一个领域的工作,那这个社区的人均要负责将近6个领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能导致所有工作都无法抓好,不仅牌子上的任务无法完成,连本职工作也被荒废了。    其次,这对基层单位的公信力也是一种消解。很多时候,牌子是挂在了墙上,但基层单位并没有具备“名副其实”的能力。这并非基层单位不愿作为,而是囿于人手有限、技术资金匮乏等客观因素,的确无能为力。但前来办事的群众不了解情况,他们只认挂在墙上的牌子。挂了牌子却无法提供相应服务,必然会引发群众的不满。    此外,“牌子满墙”还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形式主义,比如,为了在迎检及考核中拿高分,同级基层单位间形成攀比谁牌子多的不正之风。挂牌子成了应付各项检查的手段,而各项政策及任务并未因此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    【对策措施】    一是要通过“并同类”“摘虚牌”等手段减少非必要牌子的数量。    二是要借助“互联网+政府”,提高行政效率与便捷程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选项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www。jinkaodian.com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53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