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群体的投资 有时我们很容易忘记,人类与其他动物其实没什么不同。经济学家约翰·

考试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对群体的投资有时我们很容易忘记,人类与其他动物其实没什么不同。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评论中指出:“很多时候,凭着一时的‘血性’,我们才能下决心采取积极行动,而这些决定带来的后果往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才会逐渐显现——这种自发的冲动并非权衡利弊的结果,它会迫使我们立刻行动,而不是无动于衷。”从集体层面来看,这种“血性”尤其危险。如果一只动物要跳崖,虽然断送的是自己的性命,但这种行为很有可能引发整个兽群都去跳座。也许你想知道,这和组织行为学有什么关系。事实上,“羊群效应”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dbert Sller)创造的一个术语,它与组织行为学的许多方面息息相关。例如,近期的房地产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持续不断的楼市崩盘。由于此前房价空前上涨,人们忽视了其中的风险。自住房房主和投资商急忙购买房产,因为其他人都在这么做。银行竞相提供贷款,几乎不对贷款者进行财务调查,因为其他银行都这么做。美国区域银行主管迈克尔·门克说:“银行都不想落后于人,因此每家银行都降低了贷款标准,谁都可以获得贷款。银行家就是这样,只能随大流。”或者,想想脸书上市的案例。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投资商蜂拥而至购买脸书的股票。你不能怪他们一一毕竟,这家公司最初的估价高达1040亿美元。许多人预计,脸书上市之后市值会急剧上涨,因此投资者很快就能赚钱。一开始,这种宣传似乎是有道理的。2012年5月18日,脸书上市后,股价很快就从最初的38美元跳到43美元。然而一年后,股价下跌超过30%。尽管脸书通过上市获利颇丰,但许多投资者认为,脸书公开发行的股票可谓史上最糟糕的股票之一。行为金融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证明,羊群效应确实在投资决策中普遍存在。这项研究还表明,在得到不太精确或者不那么可靠的内部信息后,金融分析师更有可能效仿其他分析师的决策。不论是好是坏,人们在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时候,通常会极大地依赖群体行为。问题:1.一些研究表明,羊群效应会随着群体的规模而增加,这是为什么?2.房地产泡沫和脸书上市的例子都显示了羊群效应的负面影响。你能列举出,在什么情况下羊群效应有正面影响?3.席勒认为,羊群效应有两方面,它既可以造成房地产泡沫,也可以造成房地产萧条。正如他所指出的:“理性的人看到其他人把房价压得过低后,会变得格外悲观。”你同意席勒的观点吗?

选项

答案

解析 1.群体规模的增加使得单个人做出决策所要承担的责任变少了,因此大家更加趋向于跟从别人的决策。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因学生而异,但可能包括以下内容:羊群行为的原因可能随着群体规模的增长而变得更有吸引力,作为群众做决定使群体成员受到更多的保护,不受结果影响。对羊群行为感受一致性可以使成员更多的感到成为社团归属的一部分。群体越多,凝聚团队凝聚地位和重要性越强。)

2.理性地利用和引导羊群行为,可以创建区域品牌,并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获得利大于弊的较佳效果。寻找好领头羊是利用羊群效应的关键
羊群效应在营销领域可以说是个不错的技巧,亦称从众成交法。它是指行销员巧妙地应用客户的从众心理,促使客户消除疑虑,进而快速决策。它适用于所有具有从众心理的人。优点如下:
(1)可以消除客户的疑虑,强化客户的安全感。
(2)可使客户产生紧迫感,即别人都已购买了,我们不买就不应该了。
(3)可带动许多人的购买行为,形成连锁反应。

3.我同意他的观点。所有“羊群行为”的发生基础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场的信息状态发生变化,如新信息的到来,“羊群行为”就会瓦解。这时,由“羊群行为”造成的房价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就会停止,甚至还会向相反的方向过度回归。这意味着“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一点也直接导致了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25891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