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

题库2022-08-02  53

问题 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实验结果证实,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最符合白熊效应的是( )A.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总会不自觉地给予更多的关注B.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C.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却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D.人们往往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对未完成的工作却更加念念不忘

选项 A.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总会不自觉地给予更多的关注
B.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
C.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却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
D.人们往往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对未完成的工作却更加念念不忘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定义判断类型题目。对于定义类题目首先看设问,本题设问为符合白熊效应的,我们开始观察题干定义内容,题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定义内容为“可以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助监视’行为。”这也就是当我们监视自己不应想的事情的时候,本身就在关注这个事情。A选项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属于“要可以转移注意力”,排除。B选项属于“家长不让做,他就去做”,并非“转移注意力”,排除。C选项失恋的人努力忘记昔日恋人的过程就是“刻意转移注意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反而形象越加清晰就属于出现了这种“自助监视”行为。符合定义内容。D选项没有“刻意转移注意力”和“无意识的自助监视”,不符合定义,因此本题选择C答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12829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