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公务员类
当年刘邦入咸阳,“缓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为”。后刘备入蜀,诸葛亮
当年刘邦入咸阳,“缓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为”。后刘备入蜀,诸葛亮
资格题库
2022-08-02
36
问题
当年刘邦入咸阳,“缓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为”。后刘备入蜀,诸葛亮则“威之以法”“限之以爵”,采取的是“有所为”。“为”与“不为”________,都深得人心,实现大治。原因就在于________:秦朝苛政,百姓苦不堪言,不为而治,顺应人民的意愿;而蜀中刘璋长期暗弱,豪强专权自恣,必须严刑峻法。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异曲同工 度德量力B.殊途同归 审时度势C.背道而驰 实事求是D.见仁见智 量力而行
选项
A.异曲同工 度德量力
B.殊途同归 审时度势
C.背道而驰 实事求是
D.见仁见智 量力而行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横线前分别论述了刘邦的“为”和刘备的“不为”两种做法,横线后的“都”表明,两种做法取得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该空应体现“做法不同效果相同”这一含义。A项“异曲同工”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B项“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两者均符合语境。C项“背道而驰”指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偏消极色彩,而文段“为”与“不为”达到的结果是积极的,排除C项。D项“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文段强调的是做法,而非看法,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通过横线后的“:”可知,后文是对所填内容的具体解释。根据“秦朝苛政……顺应人民的意愿;而蜀中刘璋长期暗弱……严刑峻法。”等信息可知,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治理。A项“度德量力”指衡量与估计自己的德行和能力,侧重对自己的估量,与后文的解释不符,排除A项。B项“审时度势”指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强调对情势的估量,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1221212.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上海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题库省公务的行测分类
上海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
省公务的行测
相关试题推荐
吕布∶辕门射戟A.诸葛亮∶三顾茅庐 B.刘备∶白帝托孤 C.曹操∶草船借箭
刘备︰刘玄德︰桃园结义 A.曹操︰曹植︰一代枭雄 B.孔明︰诸葛亮︰草船借箭
马克思:哲学 A.爱因斯坦:相对论B.邓小平:一国两制 C.诸葛亮: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B
负荆请罪:廉颇A.三顾茅庐:诸葛亮 B.卧薪尝胆:夫差 C.乐不思蜀:
破釜沉舟∶项羽 A.乐不思蜀∶刘备B.精忠报国∶岳飞 C.卧薪尝胆∶夫
当年刘邦入咸阳,“缓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为”。后刘备入蜀,诸葛亮
(1)诸葛亮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2)三顾茅庐(3)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4)赤壁
随机试题
[originaltext]M:Idon’twanttobuythebookProf.Smithtoldustoreadfort
Whatisthesumofallpossiblesolutionstotheequation:[img]2022m10s/ct_ve012
Thispassagegivesinstructionsinusingthetumble-drier.[br]Ifcottonneeds
Today,mostcountriesintheworldhavecanals.Manycountrieshavebuiltca
旅游买方市场反映的是在旅游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旅游市场受( )支配的市场形势
瑞士教育学家()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某在建30层写字楼,建筑高度98m,建筑面积150000㎡,周边没有城市供水设施
下列关于商用房贷款还款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A..比较常用的是等额还款法
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调查涉嫌垄断行为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A.查封、扣押相
背景: 某大学城工程,包括结构形式与建筑规模一致的四栋单体建筑,每栋建筑面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