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为贯彻上级减负精神,决定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的课外活动不再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自

免费题库2022-08-02  17

问题 某学校为贯彻上级减负精神,决定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的课外活动不再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自修,而 是让学生去操场上活动。结果发现,学习用功的好学生,任凭老师怎么劝也不出去,而平时不认真 学习的学生却玩得很高兴。后来,校领导发现了问题,说等检查过去了,一定要收回来……” 请结合这一材料,谈谈你对减负问题的认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阻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是国家减负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 目的。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的“顽症”,久治不愈,其原因还是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 素质教育的思想。该校贯彻国家的减负政策,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从具体做法上来看,似乎认 为,减负就是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首先,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 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 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 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其次,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 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 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 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学校开展 课外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无可厚非,但学生在外面毫无指导地“玩”,这不仅仅是对 课外活动的误解,对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的误解,也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2)有人认为有课业总会有“负担”,学习成绩与课业是相关的。有学习,就会有课业。这一点没有 疑问。但是,课业成为“负担”,就是教育的问题。当课业成为“负担”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可能 是以牺牲“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如果教育使得一代人失去了健康,那么教育就是对一 代人的伤害。那么,那种所谓的学业成绩,对于学习者个人,对于整个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3)像材料中的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满足了应试教育的要求,可能在知识素质上较强,但素质教 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贯彻的减负政策并没有实质上改变应试教育在实际执行着。这种“减 负”实则增加了素质教育展开的难度和阻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9883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