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系某大学三年级女生。2003年5月5日,甲到国际知名连锁店乙超市购物,付款结

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甲系某大学三年级女生。2003年5月5日,甲到国际知名连锁店乙超市购物,付款结 账后取回自带的手袋,正要走出超市大门时,被超市保安阻拦。保安怀疑甲携带了未结账的 商品,欲将甲带到超市值班经理办公室处理。甲予以否认,争执过程中引来众多顾客围观。后在经理办公室,甲应值班经理要求出示了所买商品及结账单据。值班经理将甲自带的手袋 打开检查,并叫来女工作人员对甲进行了全身搜查,均未査出未结账的商品,遂将甲放走。 事后,甲在超市被搜身的消息在本校乃至其他高校传开,甲成了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 对甲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了失眠、头晕等症状,无法继续学业,医生建议其做心理 治疗。甲认为乙超市侵害了自己的人格权,遂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乙超市赔偿精神损害10 万元。本案双方的主要事实争议是:乙超市在对甲进行全身搜查时,是否强令甲脱去了内衣。 对此,双方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双方的主要法律争议是:超市在每年失窃数额巨大的情况 下,是否有权对顾客进行搜查。乙超市认为自己在超市内已张贴告示,保留对顾客进行搜查 的权利。第一审人民法院认为乙超市不能提出没有强令甲脱去内衣进行搜查的证据,故对脱 衣搜查的事实予以认定;认为乙超市的搜查行为侵犯了甲的人格权,且侵权情节恶劣,后果 较为严重,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判决被告赔偿精神损害11万元。乙超市不 服,提出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除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乙超市强令甲脱内衣进行搜查的事实证据不足外, 对一审判决认定的其他事实予以维持,酌情改判乙超市赔偿甲精神损害1万元。甲对二审判 决不服,以赔偿太少为由,申请再审,请求将赔偿数额改为11万元。问题:本案发生后社会反响颇大,引发了不少议论,主要涉及精神损害赔偿、法官自由 裁量、人格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安保措施等诸多法律问题,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简 要论述。答题要求:1.用法学理论及相关知识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
本案一审判决被告赔偿甲精神损害11万元,二审又改判被告赔偿甲精神损害1万元。 同一事实下,两次判决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偏差,是由于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引发的法治 现象。
法官在个案中进行自由裁量是法律适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审判制度 的改革,如何对待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在民商事和经济审判中法官如何行使自由裁量 权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且富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法治问题。
所谓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对个案作出裁判 的权力。在诉讼中,裁判的具体结果往往不是,也不可能是法律对该案件的唯一选择。法官 的自由裁量不仅体现在认定案件事实上,也大量体现在适用法律问题上。
稳定性、滞后性、不周延性是法律的缺点,法律不明确和法律漏洞的存在也在所难免。 大量司法实践也表明,立法机关不可能预见法官所可能遇见的各种问题。尽管法律条文越来 越多,可是其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推移也愈来愈突出,而审判机关的 性质决定了法官不能拒绝审判。可见,正是成文法的局限性导致了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自由裁量是法官的职责,法官不但要大胆行使,也要谨慎行使。
在法治社会中,任何公权力都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来行使,这是法治的基本要 求。法官自由裁量权也不例外,法官自由裁量不仅要在合法的范围之内作出,还要受到合理 性原则的约束,但在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之间不存在自由裁量的问题。
从11万到1万,两次判决的差距虽然巨大,但是我们依然应当尊重法官合法的自由裁 量权。法的适用过程,就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程。没有自由裁量,法就无法适用。自由裁 量是法制通向法治的唯一桥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872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