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真题)经常居住在天津的德国公民托马斯家中失窃,名画丢失,该画后被中国

练习题库2022-08-02  37

问题 (2018年真题)经常居住在天津的德国公民托马斯家中失窃,名画丢失,该画后被中国公民李伟在韩国艺术品市场购得,得知李伟将画带回中国并委托拍卖公司在天津拍卖后,托马斯欲通过诉讼途径索回该画作。根据我国《法律适用法》,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托马斯的诉讼行为能力应适用德国法来判断B.关于该画作的物权问题,当事双方应当在与案件有实际联系的德国法、中国法以及韩国法中进行选择C.关于该画作的物权问题,当事双方不能就准据法的选择达成一致时,应适用韩国法D.关于该画作的物权问题,当事双方不能就准据法的选择达成一致时,应适用法院地法中国法

选项 A.托马斯的诉讼行为能力应适用德国法来判断
B.关于该画作的物权问题,当事双方应当在与案件有实际联系的德国法、中国法以及韩国法中进行选择
C.关于该画作的物权问题,当事双方不能就准据法的选择达成一致时,应适用韩国法
D.关于该画作的物权问题,当事双方不能就准据法的选择达成一致时,应适用法院地法中国法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行为能力及动产所有权归法律适用问题,为重要考点。
《法律适用法》第12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除外。本案中,托马斯的经常居住地在中国,所以其诉讼行为能力应该适用中国法来判断,故A错误。
《法律适用法》第37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动产物权的取得、变更和丧失可能基于买卖合同、赠与等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所以,首先法律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准据法,则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该条冲突规范对意思自治选择法律的范围并未限制,故B项“当事双方应当在与案件有实际联系的德国法、中国法以及韩国法中进行选择”的说法错误。
本题的关键在于托马斯与窃贼的物权问题,还是与李伟的物权问题。“得知李伟将画带回中国并委托拍卖公司在天津拍卖后,托马斯欲通过诉讼途径索回该画作”表明,本案的被告是李伟,本案中的物权问题指的是托马斯与李伟的物权问题,李伟取得名画物权的法律事实是在“韩国艺术品市场购得”。因此,本案中托马斯和李伟可以选择要适用的法律,如果两者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即韩国法。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综上,本题答案为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865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