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8世纪,在一个继承人杀死被继承人的案件审理中,法官开始适用“凡遗嘱为被继承

练习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美国18世纪,在一个继承人杀死被继承人的案件审理中,法官开始适用“凡遗嘱为被继承人真实意思表示者,得按其意思为之”判定被告享有继承权,后来该法官适用“人不能从自己的过错行为中获益”的公序良俗判决剥夺了被告的继承权。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法律解释具有实践性和目的性,是价值判断的过程B.该法官在本案中采取了文义解释和客观目的解释C.法律解释方法的适用是有位阶的,但是这个位阶也不是固定的,其重要性如何往往取决于结果D.法官对该案的解释中存在着解释学循环

选项 A.法律解释具有实践性和目的性,是价值判断的过程
B.该法官在本案中采取了文义解释和客观目的解释
C.法律解释方法的适用是有位阶的,但是这个位阶也不是固定的,其重要性如何往往取决于结果
D.法官对该案的解释中存在着解释学循环

答案 ABCD

解析 ①法律解释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具体案件,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案件进行,具有实践性和目的性。故A选项正确。
②文义解释严格依据条文的表面意思“抠字眼”,丝毫不顾及结果的公正性。客观目的解释的关键点有三,其一,道德、公序良俗的角度;其二,立法者也不能改变的客观目的;其三,法伦理原则。法官一开始严格依照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抠字眼”,得出了不公正的判决,属于典型的文义解释。后来,法官从公序良俗的角度对法律作出解释,作出了公正的判决。公序良俗的角度正是客观目的解释的内涵之一。故B选项正确。
③法律解释一般采取如下位阶顺序:语义学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者意图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客观目的解释。但是,这个位阶并非固定,其重要性如何往往取决于结果。C选项正确。
④解释学循环必然存在。D选项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选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707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