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以杀人故意用铁棒将刘某打昏

练习题库2022-08-02  31

问题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以杀人故意用铁棒将刘某打昏后,以为刘某已死亡,为隐藏尸体将刘某埋入雪沟,致其被冻死。甲的前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B.乙夜间驾车撞倒李某后逃逸,李某被随后驶过的多辆汽车辗轧,但不能查明是哪辆车造成李某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C.丙将海洛因送给13周岁的王某吸食,造成王某吸毒过量身亡。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D.丁以杀害故意开车撞向周某,周某为避免被撞跳入河中,不幸溺亡。丁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选项 A.甲以杀人故意用铁棒将刘某打昏后,以为刘某已死亡,为隐藏尸体将刘某埋入雪沟,致其被冻死。甲的前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B.乙夜间驾车撞倒李某后逃逸,李某被随后驶过的多辆汽车辗轧,但不能查明是哪辆车造成李某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C.丙将海洛因送给13周岁的王某吸食,造成王某吸毒过量身亡。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D.丁以杀害故意开车撞向周某,周某为避免被撞跳入河中,不幸溺亡。丁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答案 ABCD

解析 选项 A 正确。甲的行为属于事前故意,即行为人实施了前后两个行为,也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以为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前一行为造成的,但实际上是后一行为造成的。在这种场合,由于介入行为人的第二个行为并不异常,应肯定第一个行为与结37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现实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欲实现的结果完全一致,故应以故意犯罪既遂论处。选项 B 正确。按照因果关系理论,只有当行为给对象造成或提升了被法律所不能允许的风险时,结果才能归责于行为。本题中,“乙夜间驾车撞倒李某后逃逸”属于通过不法行为将被害人置于高度危险中,其后的介入因素并不异常,不能阻断乙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选项 C 正确。 13 周岁的王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弱,丙将海洛因送给其吸食,应当预见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而“王某吸毒过量身亡”是该危害后果的现实化,因此存在因果关系。选项 D 正确。在被害人行为作为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犯罪人实施的行为导致被害人不得不或者几乎必然实施介入行为的,或者被害人实施的介入因素具有通常性的,即使该介入行为具有高度危险,也不隔断犯罪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635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