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

最全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A、《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B、《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C、《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D、《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

选项 A、《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B、《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C、《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
D、《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

答案 ABCD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法律意识【详解】本题与其说是考法律,更不如说是考古文理解。“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即普通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要抗争,但圣人追求的却是没有诉讼和纠纷的发生,反映出无讼是求的法律观,法律的最高境界是无讼。“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即把财物看轻了,相互间的怨恨就无处产生;说话相互忍让了,愤恨自然就消除了。反映的观念是,个人的道德、观念、品格是纠纷控制的关键,提高个人境界和修为,是消除纠纷的根源。“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说的是物质富足才知道讲究礼义,生活贫穷则滋生违法犯罪,反映出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法律观。法律秩序根源于客观的物质条件,良好的法律秩序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前提。“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出自古代规范女性道德行为的教材《女儿经》,虽然是道德教化的内容,但由于古代礼法合一,道德和法律相互渗透,道德要求同时也是制度要求,其反映的实际上也是当时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内容,即女性要效法古人,修习礼义,遵行三从四德。故选ABC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599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