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0岁,大学毕业,医院技术员。案例介绍:求助

最全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0岁,大学毕业,医院技术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与母亲关系不和,情绪低落一个月。心理咨询师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后,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下面是咨询过程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我们俩经常吵架,从小我妈就打我,直到我20多岁了还打我。不久前,她在生日那天穿了件旧衣服,说是子女不给买新的。还经常为一些小事给我打电话,哪怕是在我出差时也不例外。她还在我婆婆面前说我父亲老不正经······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吗?
心理咨询师:你想改变与母亲的关系吗?
求助者:想,但很难改变,而且我讨厌她。
心理咨询师:假设你母亲是老年痴呆、半身不遂,还骂人,你怎么办?
求助者:当然要管她了,是自己的母亲嘛。
心理咨询师:那现在你母亲还不到这个程度吧?你前面说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但它们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控制你的情绪。
求助者:(沉默)怎么会是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我们的情绪是不是会受想法控制呢?认为是好事,就高兴;认为是坏事,就生气。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心理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问题是你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别人。要想改善同母亲的关系,你不能要求她怎么做,而只能从你做起。
求助者:可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想法里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你还要明确,如果想改善和母亲的关系该做些什么?
求助者:看来我的态度方面是有些问题。按照埃利斯ABC理论,该求助者的C包括()。多选 A:情绪低落B:讨厌母亲C:照顾母亲D:体谅母亲

选项 按照埃利斯ABC理论,该求助者的C包括()。多选
A:情绪低落
B:讨厌母亲
C:照顾母亲
D:体谅母亲

答案 AB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的诊断【试题解析】在案例介绍中,求助者与母亲关系不和,情绪低落一个月。可以看出求助者主要是由于和母亲不和引起的情绪问题,同时来访者存在内心冲突,即内心矛盾。在咨询技术的选择上,咨询师选择了合理情绪疗法,可以看出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由于认知上的偏差引起的。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D。
【考察重点】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试题解析】引发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一般是生活中比较实际的问题,而观念、认知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内部原因。所以本题选择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求助者与母亲关系不和”,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母亲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情绪低落一个月”,“讨厌母亲”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AB。
【考察重点】不合理信念的特征【试题解析】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是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至极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本案例中咨询师总结的该求助者的问题“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问题是你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别人”,可以体现出求助者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断它的好坏一样,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其他人的整体价值。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体现的并不是很明显。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还用说吗?我们俩经常吵架,从小我妈就打我,直到我20多岁了还打我。不久前,她在生日那天穿了件旧衣服,说是子女不给买新的。还经常为一些小事给我打电话,哪怕是在我出差时也不例外。她还在我婆婆面前说我父亲老不正经······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吗?”体现出求助者糟糕至极的观念。
【考察重点】咨询中沉默的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六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案例中求助者一共出现了一次沉默:助者:(沉默)怎么会是这样呢?从这句话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求助者是在思考咨询师刚刚说的话,是很明显的思考型。求助者用的是一个反问句:“怎么会是”,可以感觉到他对咨询师的话是有些疑问在里面的,所以也可能是怀疑型。在本题的选项中,A和D表现的都不是很明显。但是本案例中求助者改变意愿明显,不属于反抗型。求助者的沉默很可能是由于内向的性格。所以本题选择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术中的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的比较【试题解析】影响性技术主要包括八点:面质、解释技术、指导技术、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技术、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解释技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过程等进行解释。指导技术是指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开放式提问技术与封闭式提问技术、鼓励技术、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参与性概述。内容反应技术也称释义,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陈述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控制你的情绪。这属于明显的解释技术的运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有引导,即由原来的话题作一下通俗化的过渡,引申出新话题。本案例中没有涉及。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为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二为领悟阶段,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引起其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自己不合理的信念。三为修通阶段就是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是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来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到减轻或消除。四为再教育阶段。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技术之后仍能用所学到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从本案例中这段主要的咨询中:心理咨询师:那现在你母亲还不到这个程度吧?你前面说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但它们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控制你的情绪。可以看出这段咨询主要是在让求助者领悟造成她心理痛苦的主要问题是她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领悟阶段的主要任务【试题解析】领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另外一方面是使求助者进一步对自己的问题及所存在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信念关系的领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是找出不合理理念,寻找合理信念。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就有对不合理信念的改变。所以本题选择B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550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