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对人

最全题库2022-08-02  7

问题 案例四: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某学校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对人热情,乐于助人,其丈夫经营一家公司,收入颇丰,因此在经济上经常帮助他人。求助者与一位同事关系良好,过去曾多次帮助她,但近来两人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以前和这位同事关系很好,那年她丈夫出了车祸。肇事司机逃逸了,我借给她七八万为他丈夫治疗,很长时间都没归还。前些日子我母亲突发心脏病要住院,我那天偏偏忘了带钱,可巧的是那天正好发了教师节补助,我就向她借钱,我说了第二天就可以还给她,可她居然支支吾吾的没有借给我。我当时没多想,赶紧向其他人借,为此险些耽误我妈治病。后来我越想越不对劲,我可以借钱给你,你就不能把钱借我救救急?她怎么能这样对我啊!我越想越生气,什么人啊!怎么这么自私啊!为这些事我们之间发生了矛盾,现在搞得关系很紧张。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过去经常帮助她,可在你需要时她并没有帮助你,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已经商定了咨询目标,现在看看怎么减轻你的愤怒情绪吧。求助者:好吧。心理咨询师:是你的同事不借给你钱使你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当时她把钱借给我,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按你所说,你把钱借给别人,别人也应该把钱借给你。求助者:是的,大家相互帮助吗,她怎么这样不懂事!心理咨询师:因此你信奉的是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他怎样。求助者:对啊,来而无往,非礼也。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你肯定对别人怎样。求助者:对,……不对,(沉默)好像也不是,我初恋男友后来曾经找过我,希望重新来过,经常给我送花,还送名贵的项链,他那时对我挺好的,可我没有对他好。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他怎样,而你又讲了你的初恋男友后来对你很好,可你并没有对他好,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我那时已经结婚了,怎么能再对他好呢?心理咨询师:你看,实际上别人对你怎样,你并没有对他怎样。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都是怎样对待他人的问题,你的要求和做法有些矛盾,你能再解释一下吗?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没有对初恋男友好,表明别人怎样对我,我也可以不怎样对他?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自语)难道真是这样吗?我把钱借给别人,别人难道可以不把钱借给我?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你的同事没有借给你钱造成的,其实借钱只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怎样对她那样对待你,这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你现在的情绪是你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会这样么?心理咨询师:如果把一枚硬币抛向天空,落回来时是怎样的?求助者:当然是有两种,不,三种可能,一种字朝上,一种徽朝上,还有一种立着不倒。心理咨询师:当你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硬币抛向天空一样?求助者:我好像有些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只荽求一种?心理咨询师: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的很对,我应该接受她把钱借给我,也应该接受她不借。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目标应该是帮助求助者()。单选A. 建立良好关系B. 解决情绪困扰C. 构建良好个性D. 促进自我实现

选项 A. 建立良好关系
B. 解决情绪困扰
C. 构建良好个性
D. 促进自我实现

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目标     
通读案例,用的合理情绪疗法。近期目标是解决情绪困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513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