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2岁,已婚,某学校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自

最全题库2022-08-02  26

问题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2岁,已婚,某学校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非常怕脏,从外面回家要仔细擦拭门把手,甚至开自己车门时也要这样做,对生病、死亡等非常恐惧。有30余年吸烟史,吸烟时可以给别人烟,但从来不吸别人递来的烟。今年暑假中的一天看到一个学生手里拎着一只老鼠经过自己的汽车,当时没有在意。事后想到这个学生会不会把老鼠扔进自己的车里?马上到车里检查,没有发现老鼠,后来不放心,又进行了多次检查,甚至将车开到专修店进行检查,但都没有见到老鼠。妻子、女儿以及亲朋好友都责怪他“有毛病”。因为这类事耽误了大量时间,也浪费了金钱与精力,还与家人等产生矛盾。求助者有时也觉得别人的话有道理,自己可能是过于讲究了,从理智上也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做,也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近半个月,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痛恨自己,想摆脱但摆脱不了,焦虑不安,情绪烦躁,白天没精神,晚上难以入睡。为此求助者提前办了退休,避免与亲朋好友聚会,家务事也懒得做。求助者自己主动要求治疗。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懂事听话,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该求助者的吸烟行为是()。单选 A:强迫行为B:行为习惯C:刻板动作D:异常行为

选项 该求助者的吸烟行为是()。单选
A:强迫行为
B:行为习惯
C:刻板动作
D:异常行为

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强迫性神经症的掌握情况。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又称强迫症、强迫性障碍。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动作)两类。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怕脏,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强迫性地擦拭门(车)把手的行为,表明其可能属于强迫神经症中的强迫行为。选项C的刻板动作是一种自发的异常运动,患者会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尽管这个动作并没有什么指向性和意义,但动作一旦开始,则无休止地重复。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的掌握情况。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娱乐活动及自我描述等。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有长达30余年的吸烟史,吸烟时可以给别人烟,但从来不吸别人递来的烟,该吸烟行为属于求助者的固有行为习惯。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的掌握情况。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娱乐活动及自我描述等。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反复强迫自己检查汽车而致其痛苦不已。为了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鉴别诊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还需要了解求助者的认知特点(是否存在不合理信念)、既往病史(以往有无咨询的经历)、对擦拭门(车)把手的感受(是否存在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冲突导致的痛苦,精神痛苦程度如何)、对上述行为有无控制(是否存在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选项A的对检查行为的认识在案例中已有描述(“求助者有时也觉得别人的话有道理,自己可能是过于讲究了,从理智上也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做,也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注意:求助者的个人性格特征(“性格内向,从小懂事听话,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躯体症状(“白天没精神,晚上难以入睡”)、情绪症状(“内心非常苦恼,痛恨自己,想摆脱但摆脱不了,焦虑不安,情绪烦躁”)、自知力状况(“求助者自己主动要求治疗”)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求助者提前办了退休,避免与亲朋好友聚会,家务事也懒得做”)在案例中已有描述。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强迫性神经症的掌握情况。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又称强迫症、强迫性障碍。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动作)两类。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反复强迫自己检查汽车而痛苦不已。为了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鉴别诊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最需要明确的是对擦拭行为的认知和感受,即是否存在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产生的冲突,以及冲突导致的精神痛苦程度如何。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强迫性神经症的掌握情况。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又称强迫症、强迫性障碍。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动作)两类。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强迫自己检查汽车,并为此感到痛苦。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体现在“从理智上也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做,也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痛恨自己,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因此,答案应选D。选项B的“想不擦车门但控制不住”在案例中并无描述,需要咨询师进一步核对。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主要针对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表现在:求助者提前办了退休,避免与亲朋好友聚会。选项A的难以入睡属于求助者的躯体症状,而选项D的内心烦恼痛苦属于求助者的情绪症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病程的掌握情况。病程指从不适症状出现至来访的时间。一般将不到三个月称为短程,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一年以上为长程。本案例中,求助者不适症状从“今年暑假中的一天看到一个学生手里拎着一只老鼠经过自己的汽车”开始,最近半个月症状加剧(苦恼,痛恨自己,想摆脱但摆脱不了,焦虑不安,情绪烦躁,白天没精神,晚上难以入睡),直到求助者主动来访。这一段时间跨度在4~6个月,所以最佳答案应为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强迫性神经症的掌握情况。在心理问题相关的鉴别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力求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区分的关键在于心理冲突的性质,根据心理冲突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常形与变形。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而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二是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因此,神经症问题的心理冲突一般属于变形,而与严重心理问题对应的心理冲突则为常形。(2)分析刺激的强度。通常情况下,对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3)判断心理冲突是否泛化。冲突是否泛化则是鉴别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关键:一般心理问题是指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而严重心理问题则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在分析情绪是否泛化时,要注意区分泛化与心境对人的影响的区别。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心境是某种情绪持续,以至于对主体从事其他活动产生影响,比如,挨了批评,迁怒于他人;而泛化是与最初引起情绪具有类似性质的事物也能诱发同样的情绪。显然,心境的关键在于持续,而泛化的关键在于诱发。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抑郁情绪中,并持续两周以上,就应该与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相鉴别了。选项B的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又称强迫症、强迫性障碍。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动作)两类。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强迫性地检查汽车等行为(“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做,也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痛恨自己,想摆脱但摆脱不了”),表明求助者面临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直接相联系,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故属于心理冲突的变形。由于求助者最近半个月症状加剧(苦恼,痛恨自己,想摆脱但摆脱不了,焦虑不安,情绪烦躁,白天没精神,晚上难以入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提前办了退休,避免与亲朋好友聚会),根据许又新提出的神经症的诊断要点(病程2分、精神痛苦的程度3分、社会功能受损程度3分),因此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强迫性神经症(而非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强迫性神经症的掌握情况。在心理问题相关的鉴别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力求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区分的关键在于心理冲突的性质,根据心理冲突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常形与变形。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而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二是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分析刺激的强度。通常情况下,对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3)判断心理冲突是否泛化。冲突是否泛化则是鉴别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关键:一般心理问题是指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而严重心理问题则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强迫性地检查汽车(“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做,也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痛恨自己,想摆脱但摆脱不了”),表明求助者面临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直接相联系,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故属于心理冲突的变形。由于神经症问题的心理冲突一般属于变形,而与严重心理问题对应的心理冲突则为常形。因此,在本案例中,最可能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是对求助者心理冲突性质的判定。而许又新提出的神经症的诊断有三个要点:病程长短、精神痛苦的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则是区分疑似神经症和神经症的关键所在。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诱因是控制不住自己强迫性地检查汽车(“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做,也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导致求助者最近半个月非常痛苦(“……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痛恨自己,想摆脱但摆脱不了”),社会功能也因此严重受损。由于该心理冲突与现实没有直接联系,也无道德色彩,故属于心理冲突的变形,这与求助者“内向,从小懂事听话,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是有密切联系的。注意:选项C的擦拭行为是求助者很早就出现的行为,并不是导致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选项B的学历偏低在案例中并没有提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490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