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在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可以从以下方面收集:
(1)主诉;(2分)
(2)家属报告;(1分)
(3)摄入性会谈;(2分)
(4)临床观察;(2分)
(5)心理测验;(1分)
(6)作品分析;(1分)
(7)其他。(1分)
2.答:本案例中可以考虑的诊断包括:
(1)疑病性神经症;(5分)
(2)焦虑性神经症;(5分)
(3)抑郁性神经症;(5分)
(4)人格障碍。(5分)
3.答:
(1)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3分)
(2)与恐惧神经症相鉴别;(2分)
(3)与强迫神经症相鉴别;(2分)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3分)
4.答:
(1)生物学原因(1分):无明显器质性疾病。(1分)
(2)社会性原因(1分):
1)连续两年高考落榜;(1分)
2)喝酒后感觉身体不适;(0.5分)
3)家境较差;(0.5分)
4)家教严格;(1分)
5)祖父死于胃病,远房堂兄死于胃癌。(1分)
(3)心理原因(1分):
1)自我要求严格;(1分)
2)对身体健康过分关注,认为自己有病。(1分)
5.答:
(1)注意商定目标的时机,应在心理诊断已经完成之后。(1.5分)
(2)注意咨询目标的七个有效性因素:
1)属心理学范畴;(1分)
2)积极的;(1分)
3)具体或量化的;(1分)
4)可行的;(1分)
5)可以评估的;(1分)
6)双方可接受的;(1分)
7)多层次统一的;(1分)
(3)应做到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整合。(1.5分)
6.答:
(1)主观推断;(3分)
(2)夸大和缩小;(2分)
(3)选择性概括;(2分)
(4)过度概括;(2分)
(5)个性化;(2分)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2分)
(7)极端思维。(2分)
7.答: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2分)
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2分)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2分)
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2分)
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2分)
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2分)
第七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3分)
8.答:在本案例中,可能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包括:
(1)求助者潜在的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2分)
(2)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2分)
(3)对咨询师的信心;(2分)
(4)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关切;(2分)
(5)有针对性的咨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