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评定标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求助者目前“能不上班就不上班,朋友、同事间的来往能推就推,就连回国探亲也远没有以前积极了,体育锻炼也放弃了”,其社会功能受损情况属于中度受损。
二、答:该案例可以考虑如下初步诊断:
1.抑郁发作(抑郁症)。
诊断依据:
心境低落或悲伤:“人就像丢了魂,总是高兴不起来”;
兴趣和愉快感丧失:“没有什么是真心想干的,对事物也不感兴趣”,“能不上班就不上班,朋友、同事间的来往能推就推,就连回国探亲也远没有以前积极了,体育锻炼也放弃了”;
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很容易忘事”;
睡眠障碍:“晚上睡不着,经常做噩梦,有时很早就醒了”,而早醒是抑郁发作较典型的症状;
食欲下降、体重降低:“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体重下降了1 0多斤”;
非典型的表现如易激惹:“时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过度饮酒:“近来吸烟量明显增加,偶有酗酒”。
求助者以上各种症状出现的时间为半年左右,符合抑郁症症状至少持续2周的病程要求,故可以考虑抑郁发作(抑郁症)的诊断。
(该求助者抑郁症状持续的时间为半年左右,而抑郁神经症病程至少要持续两年,故不能诊断为抑郁神经症。)
2.焦虑神经症。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标准:该求助者病程半年,记2分,精神痛苦程度为重度(自己无法摆脱),记3分,社会功能评定为中度受损,记2分,总分7分,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评定大于3个月,神经症诊断成立。求助者以焦虑的情绪体验(常常有莫名其妙的担心,担心自己,担心家人)以及焦虑的躯体症状(头晕、心慌、憋气)为主要表现,并为此痛苦。求助者平素身体健康,到医院检查为“焦虑、抑郁”,即排除了躯体疾病,故可以考虑焦虑神经症的诊断。
3.严重心理问题
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由现实因素(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激发,并体验着痛苦情绪;病程半年,时常出现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等短暂失去理性控制的行为,依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工作、生活、社会交往有明显影响,反应内容充分泛化,故可以考虑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三、答:求助者目前面临回国与不回国(或者说是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在国外工作的好处是“有许多补贴,经济收入比国内高出一大块,有经济能力帮助父亲和弟弟妹妹”。不好的方面是“母亲病重、去世,自己都没能回来照顾,留下终身遗憾;孩子明年就考中学了,这一一年非常关键,但我身在国外,无法顾及孩子;结婚多年来,妻子一直支持我的工作,觉得对不起妻子”。回国工作能够照顾家人,但收入减少、愧对领导的信任。回国与不回国两者都各有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因此,求助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冲突类型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四、答:价值中立原则也可以称为价值中立态度、非评判性观点,指咨询师从求助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对求助者的困惑与处境表示理解,同时不予以评价,不掺杂个人的情绪与观点。在心理咨询的全部过程中,咨询师对咨询中涉及的各类事件均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在本案例咨询中,咨询师对于求助者“母亲病重、病危都不回国照顾、常年不能陪伴妻子、帮助孩子”,“能不上班就不上班,朋友、同事间的来往能推就推,不积极回国探亲,放弃体育锻炼”,以及“吸烟、酗酒”等问题都应保持中立性态度,并且可以用既不代表赞同、也不代表反对的“理解”一词表达自己的态度。
五、答:在本案例咨询中,咨询师应以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六、答:在本案例咨询中,对该求助者可积极关注的方面有:工作努力、勤奋;愿意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能认识到自己对母亲、妻子、孩子有愧疚;不愿辜负领导的信任;有摆脱内心痛苦的愿望、主动求助。
七、答: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
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八、答:在该案例咨询中,咨询师在自身的非语言行为上应注意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以及步态等内容,力求使自己的非语言行为达到加强言语、配合言语、实现反馈、传达情感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