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课程编排中的“心理逻辑原则”与“学科逻辑原则”。

练习题库2022-08-02  58

问题 试述课程编排中的“心理逻辑原则”与“学科逻辑原则”。

选项

答案

解析 课程编排是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开设哪些课程及如何编写教材的问题。课程编排从内容和过程上看,是对人类知识总体中各领域知识的选择和组织的过程。从实施对象上看,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在课程编排中,对这两个方面的不同强调,就构成了两个不同的编排原则,即学科逻辑原则和心理逻辑原则。
(1)心理逻辑原则
①心理逻辑原则是伴随着现代教育心理学化运动而出现的。它认为课程编排要依据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需要来进行。知识的传递要符合个体发展的规律,客观知识的逻辑必须同个体主观认识的逻辑相一致。
②心安照心理逻辑原则编制课程的优点:心理逻辑原则鲜明地突出了课程编排中对儿童的尊重,力图把课程编排和课程实施结合起来,减少课程实施时的困难,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工具价值。心理逻辑原则从一个侧面促进了课程编制的科学化。
③按照心理逻辑编排课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
首先,由于现有心理学研究对人类心理逻辑的揭示还远远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心理逻辑往往就成了自发兴趣的同义语。
其次,课程编排者们极难发现不同类知识同心理发展需要之间的固定联系,确定某类知识的心理发展价值,在相当多情况下,只是根据主观假设或依据传统经验行事。
再次,这种课程的实施有助于个体发展,却不利于文化的系统传递。
(2)学科逻辑原则
①学科逻辑原则强调教育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一面,认为人类总体知识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各领域知识的性质与结构,即学科间逻辑和学科内逻辑是课程编排的内在法则,学校课程和教材应该全面地反映迄今为止人类的所有认识成果,反映学科知识本身内在逻辑联系。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科学性、突出学术性。
②按学科逻辑原则编排课程的优点:当考虑到教育的文化承传功能的时候,学科逻辑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它也确实反映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编排要反映科学发展的真实面貌,这是“现代课程论的基本性格”。学科中心课程基本上就是按这一方式构建起来的。
③当考虑到课程的实施对象时,就会发现按这一原则编排课程的缺陷:首先,由于这种课程恪守严格的科学性,而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困难。课程编排者把科学研究的逻辑和科学学习的逻辑混淆了。其次,这种课程实施时,只强调学生心理认知方面的参与,而忽视了情意方面的参与,不能完成学校教育情意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再次,这种课程体现对科学知识尊重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儿童认识活动主体性的尊重。
鉴于学科逻辑原则和心理逻辑原则各自的缺陷,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改造现代课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289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