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最全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论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而言,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及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
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
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例如,他根据儿童踩跷跷板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天平,让儿童调节砝码的数量和砝码离支点的距离,以此让儿童发现学习乘法的交换律。他让儿童先动手,然后使用想像,最后用数字来表示。
④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给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亲自去发现教材中那些隐含的东西,概括出结论,使这些新东西很快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里去,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
当学生具有成功所需的技能和动机时,发现学习技术最为有用,有人认为,发现教学在教基本技能时并不如指导教学效率高。因此,发现教学可以不作为常规基础课的首选教学策略,但是在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激发好奇心、鼓励自我指导的学习时它能作为一种补充的程序。
(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的环境是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是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的材料是具真实性的任务,这些任务未做人为的简化处理,隐含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并且,由于现实问题往往同时涉及多方面的原理和概念,因此,这些任务最好能体现学科交叉性;教学的过程要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似,教师不是直接将事先准备好的概念和原理告诉学生,而是提出现实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类似的探索过程。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学生为了解决当前问题而学习它们,通过解决问题而深刻理解它们,并把这些知识的意义与应用它们的具体问题情境联系在一起。对学习结果的测验将融合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本身就反映了其学习结果。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
①分工合作。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真正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成败是大家的荣辱;二是工作分配要适当,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作合理安排。
②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以便发挥分工合作的效能。
③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转向同心协力追求学业成就,因为合作学习的成就评价是以团体为单位的。因此,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要想成功,团体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完成自己分担的工作,并且要帮助别人。
④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即大家在态度上相互尊重,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为此,学生们必须具备两项基本技能,一是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待人处事的基本社交技巧。
⑤团体历程。由团体活动以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这些团体活动包括有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183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