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三水平六阶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实际予以说明。

免费题库2022-08-02  62

问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三水平六阶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实际予以说明。

选项

答案

解析 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沿着皮亚杰的研究路线对儿童道德性发展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通过研究,他制定了一份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因而使皮亚杰的理论得以扩展。
(1)通过采用道德判断晤谈法的研究,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它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A:惩罚和服从定向。儿童根据行为的有形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还没有真正的准则概念。如属于本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故事后,有的被试认为海因茨的行为是坏的,因为“偷药会坐牢”;而赞成海因茨偷药的人则认为,“如果不去偷药,妻子死了,他会受到亲人的打骂或谴责”等等。
阶段B: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儿童认为正确的行动就是能够满足本人需要的行为。人际关系被看作是交易场中低级的对等关系,互惠发生了,但表现为实用主义方式,即认为“你为我挠痒,我为你捶背”就是对的,他们能部分地依据行为意向来进行判断。属于本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故事后,有的被试认为“偷药是不对的,因为做生意是正当的,药剂师不这样就赚不到钱了。”而另一些被试认为:“海因茨的妻子平日为他做饭、洗衣服,因此为了救他的妻子,他应当去拿到这种药。”
②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立的准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
阶段C:“好孩子”定向。儿童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扬的行为。他们十分重视顺从、尊重多数人的意见、避免非议和做“好”孩子,能从行为者的意向去评价行为。属于本阶段的被试听了“海因茨偷药”故事后,有的反对者说:“偷药不对,好孩子是不偷的。”有的赞成者说:“他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去偷的,假如你不去偷,家人会认为你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所以偷了药也会受到原谅。”
阶段D: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儿童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他们判断行为的好坏、善恶是看是否符合权威的习俗意见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及法律。属于本阶段的被试听了“海因茨偷药”故事后,有的说:“海因茨救他的妻子自然是对的,但偷窃总是错的。如果人人都因不得已而违法,那社会就会混乱一片了。”有的人却说:“药剂师见死不救不对,他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海因茨如果怕做一件可救妻子的事而让她死去,他将因未尽到丈夫的责任而内疚。”或说:“他偷了药,法庭应从轻判处他的罪。”
③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已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阶段E:社会契约定向。此阶段儿童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只有按民主程序产生的,且是公正无私的准则才是可接受的;强加于人、损害多数人权益的法律是不公正的,应予以拒绝。他们关心同类人的尊敬,并意识到个人评价的相对性以及需要与舆论保持一致。本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故事后,有的赞成者认为:“偷药是法律不允许的,但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去偷药是可以理解的,否则你将受不到别人的尊敬。”而一些反对者认为:“目的正当并不能证明手段的无误。你不能说海因茨为救人去偷药是完全错误的,但即使在这种处境下,也不能说他这种行为是对的。因为这种冲动行为将失去社会地位和违犯法律。”
阶段F:良心或原则定向。此阶段的儿童能基于自己良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来做出道德判断。这些原则是适用于任何情境的抽象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背离它就会产生内疚或进行自我谴责。属于这个阶段的被试听了“海因茨偷药”故事后,赞成者认为:“当一个人在服从法律与拯救生命之间作出选择时不惜自己坐牢去保全别人的生命比遵守法律不顾人的死活是一种更为高尚的道德行为。”反对者认为:“癌症患者很多,而药物有限不足以满足所有患者的需要。正确的行为是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对'的行为。海因茨不应单从情感或法律出发去行动,而应考虑按照一个理念上公正的人在这一情况下所该做的那样去行动。”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其总趋势是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而后进入后习俗水平,是有阶段性的。这种阶段不能跨越,但各人及各民族的进展则有快有慢,互有差异。
(2)评价
①积极作用
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理论已成为美国一些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而且对西欧(如德国)、日本等也有影响。经验证明,他的理论特别是道德两难故事法,对于研究和发展青少年和儿童的道德判断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局限性
科尔伯格的理论也受到许多人的批评,如认为他的量表指标不太严密,或认为他仅仅用对假设的事实所做的道德判断就去说明儿童道德性的发展水平是不全面的,而且忽视了道德情感方面的研究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183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