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例子进行剖析) 幼儿婷婷今年3岁,是

考试题库2022-08-02  93

问题 案例分析题(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例子进行剖析)幼儿婷婷今年3岁,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可是当妈妈教她5+3=8之后,问她3+5等于多少的时候,她居然说自己不知道!妈妈摇摇头,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么笨呢?请问:这一案例揭示了儿童的什么问题?请加以分析原因。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选项

答案

解析 这一案例解释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婷婷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还不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各阶段有如下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出生时他们仅有对环境的先天条件反射;在本阶段末,他们有了复杂的感知动作协调能力。婴儿获得对“自我”和“他人”的初步理解,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并开始把行为图式内化,生成意象和心理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运算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没有守恒的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综上所述,婷婷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不具有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能够抓住一个概念中各种具体变化的本质关系。可逆性有两种形式,一是逆向性,又称反演性或否定性,如A与-A是逆向关系;二是互反性,或称互换性,如A>B和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110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