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内容标准为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内容标准为
最全题库
2022-08-02
77
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节中的部分内容如下:物体的沉浮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大小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你能画出图10.3—1中物体所处三种状况下的受力示意图吗?通过分析可知,物体的浮沉条件如下: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由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排开液体的体积跟物体自身的体积相等,因此,物体的浮沉情况也可以用物体的密度跟液体密度的大小来描述。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可以悬浮在液体内;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人们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在用盐水选种时,把漂浮的种子清除掉,保留下沉的饱满种子。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任务:(1)举例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完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选项
答案
解析
(1)潜水艇的上浮、下沉、悬浮过程就是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实现的,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时,体积是不变的,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潜水艇悬浮,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当把压缩空气压入潜水艇的压力舱将海水排出时。潜水艇自重,潜水艇上浮。当打开压力舱的阀门,让海水进入压力舱内,潜水艇自重,潜水艇下沉。
(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和生活实际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过程,学生具有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学生具有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并体会了物理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
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4260.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笔试分类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笔试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夸家乡》的口语交际课堂实录片段: 【案例材料】 (夸特产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列关于写字教学阶段目标的表述正确
阅读以下教学案例(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材料】 某教师执教《扁鹊见蔡桓公
以下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教学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
以下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3-4年级)“口语交际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的核心:数感、符号意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教学
说课的内容包括()A.说教材 B.说教学对象 C.说教法 D.说教学程序
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A.班级系统管理 B.班级制度管理 C.班级教学
随机试题
Environmentliterallyis"thatwhichenvironsorsurrounds".Thetermisuse
It’sHardtoCleanBigDataA)KarimKeshayjee,aTorontophy
[originaltext](1)AskthemajorityofAmericansaboutthehighlightofatra
AlongwiththegrandviewoftheGreatWall,travelerstoBeijingshouldn’t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时的加荷速度对试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
心理学实验和相关研究证明,对理解的知识有复习的学生较无复习的学生保持效果好。如果
下列有关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借贷损失准备金占不良贷款余
某投资者年初以10元/股的价格购买某股票1000股,年末该股票的价格上涨到11元
E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
骨盆骨折最为重要的体征是A.局部肿痛 B.骨盆分离、挤压实验(+) C.反常
最新回复
(
0
)